【本報訊】不要以為宇宙輻射是無關重要和遙不可及的東西,民航處表示,市民坐飛機時會吸收宇宙輻射,輻射量因應飛行高度及緯度增加,航機的機組人員和常到外地公幹的飛行常客,應對此特別留意。據計算,一年內坐飛機來回本港及美國洛杉磯或芝加哥五十次,人體所吸收的輻射量會達到不可接受的水平,體內細胞遭破壞,致癌機會大增,並會影響孕婦體內胎兒的成長。 記者:譚暉
民航處助理處長梁汝強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是亞洲區首個引入宇宙輻射監察系統的城市。今年九月開始,港府要求本港五間航空公司,監察每名機組人員在飛行高度二萬六千呎或以上所吸收的輻射量,民航處會定期進行抽查。
他解釋,一般人每年所能承受的輻射量約為一至三個毫希沃特(millisieverts,量度輻射單位)。據監察系統規定,機組人員每年吸收的輻射量,不可累積逾六個毫希沃特;累積至一個毫希沃特,需要記錄;超過三個毫希沃特,即需接受個別監測。
市民可用上述規定作自我監測,並自行計算每次航程所涉的輻射量。據民航處提供的例子,由洛杉磯來港,一程的輻射量約0.06194毫希沃特;由倫敦來港,一程約0.05324毫希沃特;由悉尼來港,一程會有約0.02561毫希沃特(見表)。
梁汝強說,港府無意為乘客設立監察系統,但已建議航空公司向飛行常客講述宇宙輻射的影響,及如何計算輻射量。
但梁汝強強調,市民毋須過份憂慮,至今本港也未有機組人員或乘客因宇宙輻射致癌的個案,但因超長途及採用北極航道飛行的航程數量增加,令航空界關注輻射問題,並開始收集數據。
香港科技普及協會主席曹宏威說,宇宙輻射破壞人體細胞內的化學鍵,令基因易生突變,直接增加致癌機會。若遺傳細胞遭破壞,會影響胎兒成長,孕婦或會產下有缺陷嬰兒,因此空姐在懷孕後,多被安排從事地勤工作。
國泰航空說,今年七月已開始監測機組人員所吸收的輻射水平,並在網頁上載列宇宙輻射的影響。負責監測工作的醫生在內部刊物《國泰天地》中曾提及,假設一個人在二十年內,每兩周乘機往返香港和紐約一次,他死於癌症的機會會略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