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br>零售縱增升美製造業難受惠

麥嘉華筆記:
零售縱增升美製造業難受惠

每當美國的零售銷量數據增升,表現優於預期時,華爾街都大為雀躍,並把股市推高。可是,以零售數據來衡量美國經濟的強弱這種做法是否恰當,其實大有疑問。愚見以為,用美國的零售數據去為美國本土經濟把脈,可靠程度成疑,但以這個數據作為中國經濟強弱的指標,卻準確得多。道理很簡單,中國製造的消費品充斥美國市場,美國零售銷量上升,絕不等如美國工業生產增加,只代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擴闊。

美國房地產市場近年好生興旺,家電與家具的需求自然大增。可是,美國各類家庭電器的產量,在過去1年只能微增、甚至沒有增長。自1999年起計,美國進口家具在3年間躍升71%,可是,美國市場賣出的家具當中,進口貨竟佔4至5成。木製和金屬製的家具,尤其是睡房家具、枱椅和衣櫃等,進口貨的市場滲透率增長得更快,大概佔8成市場,美國本土貨只佔餘下兩成。有經濟學家研究過進口貨對美國工業的影響,發現在1979至1999年間,美國家具業有50萬名工人因為進口貨掩至而失業。
在中國,情況恰好相反。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出口國,約佔全球市場的10%。今年頭7個月,中國出口的家具大增35%,總值超過30億美元。

中國坐收漁利
美國聯邦儲備局理事伯納基(BenS.Bernanke)最近說過:「美國擁有一種技術,名為印刷術,可以大量印製美鈔而不花甚麼成本。透過增加美元流通量,甚至只是僅僅聲稱要這樣做,美元相對於貨品和服務的價值就會大減。故在紙幣制度下,一個有決心的政府總可以(透過大印鈔票)促進消費,維持正數的通脹。」
伯納基鼓吹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為可以藉此刺激消費,使美國工廠得以增產。不錯,政府大印鈔票確可短暫刺激消費,然而,美國消費者增加開支,受惠的不一定是美國製造業,而是外國的工廠。

美股還是太貴
我們不妨回顧過去3年的數據。期內美國零售銷量持續增升,而美國的貿赤則不斷擴大,反映期內所增銷的零售貨品,基本上都是外國貨。因此,伯納基「大印鈔票」之策,於刺激美國本土經濟的作用極微,但對刺激中國的工業生產卻肯定有效,甚至越南亦會受惠。我希望亞洲各大出口國都能夠感謝伯納基這番美意,趁着聖誕佳節送他一張特大的聖誕卡──這張卡,自然是中國製造。
除了家具業,美國的汽車工業亦遭遇進口貨的衝擊。整體汽車銷售近年實在很好(雖然近月已大為放緩),但3大美國車廠的銷量卻低於1990年時的衰退期,反觀進口汽車的銷量卻刷新紀錄。故此,我認為美股目前還是太貴,再升的幅度極之有限。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