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留意紡織製衣股

遠觀近望:留意紡織製衣股

經濟數據及企業盈利預測好壞參半,加上國際形勢發展再轉緊張,成為市場炒作藉口,除伊拉克問題繼續困擾市場,北韓重新開啟核子設施更帶來新的緊張氣氛。
在情況明朗化之前,上周股市處於偏軟狀態,藍籌股表現不濟,中資股及部份有業績支持的二三線股份則受到追捧。上周有多間此類股份公布業績,在經濟環境仍差下,皆錄得極佳增長,當中較為突出的是紡織製衣股份,包括德發(928)、冠華(539)及福田(420)等,後者更創出88年上市以來新高,今年升幅達2.64倍。本周將有更多企業公布業績,值得留意的亦為紡織製衣股份,包括同得仕(518)及剛上市不久的利來(221)。
上周提到內地周報《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國內股市近月不斷下跌是由於「一些國外機構通過與國內某些機構合作,採用了互調資金的形式,做(造)空中國股市,以便逢低吸納」所造成,筆者不表認同。原因是如果採高沽低買的方法令近期股市急跌,以現時股價來看,自然是有盈利,但他日如須補回股份,亦必令股價急劇上升,到時又能否保證最終有盈利呢?如外資可以如此神通廣大的話,他們早年投資入B股,被套牢的資金一早亦應被釋放了。

內地股市改革舉步維艱
另外,文章亦未能詳細交代境內外資金如何通過互換AB股操作,兩類股份處於同時下跌的今天,大家如何分配虧損。因此,外資能造空中國股市的機會很低。
文章中處處顯露出國內人士始終不肯正視國內股市本身出現的種種問題,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上月於本港舉行的「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中,曾打算推出多項措施以改善現有情形,但最後在中國的官僚體制下,受迫於某些壓力,證監會居然要出面否認周小川的講話,可見國內市場上仍然存在保守、不想改進、罔顧大眾利益的利益集團(本港亦有)。如此三心二意的改革,恐怕日後會造成中國股市更大的動盪,那些害怕失去特權的既得利益集團才是造空中國股市的真身。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