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形容」他 - 鍾偉民

教我如何「形容」他 - 鍾偉民

本來綠樹成蔭,小樹沒有了,大樹留下兩株,都是百年相思樹,也叫影樹,張愛玲《傾城之戀》說英國人叫這種樹做野火花,形容得好美。夏天,影樹開花,一樹火紅也真燒得人心頭發熱。沿路樹木繫了紅絲帶的,意思大概是「可以保留」;然後,是綠絲帶,大概是「可以去,可以留」;這次回香港家,入村看到這兩株相思樹已改繫黃絲帶,意思是「阻我者,不能留」,立斬不赦;一貫的董班子作風。
在青山公路旁這待斃的兩株相思樹下等車,只盼車早來,不忍看;下次回來,也不敢抬頭看;都說家園家園,董建華來了,亂上馬,大家就算勉強有「家」,早就保不住「園」,守不住綠蔭。一條村,都是「吉屋招租」;因為愛這片山水,愛這片寧靜才落地生根,像那些樹,如今都悻悻而去,移民。不是不愛香港,是香港已經不能愛。
董建華說要環保,樹就倒下,寸草不生;董建華要老有所養,老人家就生不如死;董建華要修理教育,教育就爛;董建華關注醫療,窮人只能死,不能病;董建華要七成人置業,人人有屋住,但大家都揹着負資產,寧願無家可歸。對董建華和他包庇重用的窩囊廢,我們深惡痛絕,苦於不能剝皮拆骨,只能「形容」;這天,偶然看《蘋果》網上版的留言箱,有幾個正常的留了話,說董建華。「我從來沒見過『廢柴』這個形容詞用得這麼貼切!改為『賤人』、『蚯蚓』、『盲巫』、『懵丙』……都不夠好,唯獨『廢柴』,最能使人聯想到那班廢柴。我建議《詞淵》應該增加『廢柴』這個詞語,解釋為:『董建華班子』,大家會更明白。」阿兆說。
我寫了篇《如果生命只賸下三十分鐘》,無名讀友回應:「如果董建華知道自己的生命只餘下三十分鐘,他會用三十分鐘來研究如何利用這三十分鐘。」形容得真好!我們不能烹死董建華和他的爪牙,不能把他們推入火海祭那參天巨木,到底還可以「形容」他們,大家在氣頭上,就來「形容」一下,集思廣益,說不定可以還董班子一個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