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董建華出掌香港五年多,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重視草民意見。首先,舉凡學校、社團等籌辦二十三條法案公開論壇,就會接到警方反覆多次查詢。市民辯論時,更會有武裝、便裝警員到場監視。有團體就因為「不是害怕」而取消了論壇。
其次,呼籲市民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的宣傳板、招貼等,也被「沒有受到任何壓力」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員工一一清除。向新聞界報告當局密令的衞生署員工沒敢露臉。他害怕。
害怕已漸漸滲入香港人心中。今年五月一個清晨,警方突然分頭出動,登門拘捕了三位和平遊行示威的市民,控告他們觸犯《公安條例》;十一月,又用同一手法、同一罪名拘捕了兩位市民。
當局的用意,就和沿途拍攝反政府遊行者的照片一樣。閃光燈發出的信息是:誰敢遊行?
據說,有一套政治哲學實質只有三個字:騙、嚇、殺。前蘇聯作家索忍尼辛寫過當年蘇聯百姓遭秘密警察登門拘捕時惶恐吐出的話:Whatme?Whatfor?(是我?為甚麼?)現在,我又隱約聽到這兩句話,還聽到董建華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七日誠誠懇懇請港人安心:「日後我們必須保證市民可以依舊和平遊行示威。」
現在,人權組織要發動反二十三條遊行,香港市民還有多少會大膽響應,可以預卜。十一月二十五日梁國雄、馮家強、盧偉明三人因和平遊行示威被判刑之後,整個社會都沉默接受了教訓。大家暗暗慶幸「不是我」之餘,只有總裁判官李瀚良無可奈何的聲音還在法庭回響:「這次起訴有政治色彩,我很懷疑是不是應交法庭處理。」
中共統治香港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二十三條給第二階段拉開了序幕。唐朝李翱寫過一篇《雜說》,說龍、蛇都向鳳求食,鳳愛龍高潔卻怕蛇惡毒,於是厚供於蛇,薄施於龍。麟、龜見了,為龍不平,詠歌說:「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毒蛇大恨,伺機噬傷麒麟,又以毒牙攻蛟龍咽喉,令蛟龍遠走,麒麟深藏洞穴,靈龜屏息躲進殼裏。「鳳失其助」,從此只能任蛇擺布(《李文公集)卷五)。
反二十三條的聲音,今天實在非常微弱。大家都想保護個人自由,只是「終畏蛇,而不能」。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在反二十三條遊行前夕,我不禁想起那負傷的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