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北上,又帶來中央支持特區的訊息,今次係「九招」之後另一劑「挺港」嘅藥方。
回歸前,香港乃天之驕子,勢估唔到一沉不振,要靠祖國打救。今次達成的3項「突破」,包括更緊密經貿關係在明年6月底前落實、皇崗客運春節開始24小時通關,以及再放寬內地旅客來港的配額,目的都係要加強珠三角的人流和物流。中國入世後,香港作為踏腳石地位的重要性已大幅下滑,今後亦只有借助珠三角的經貿發展優勢,進行經濟轉型,期望能重新建立對外的吸引力。
經濟轉型需要時間,立竿見影者,係24小時通關和放寬香港遊配額,後者對港經濟影響有利,毋庸置疑,前者則有爭議。
24小時通關會否令更多港人北上深圳置業呢?不少人都有這個憂慮,而股市反應亦顯示深圳地產公司會受惠,深圳地產股股價即時有反應。百仕達(1168)高收0.58元,升4仙,升幅7.4%;深圳控股(604)最高1.12元,收1.08元,亦升4仙。
雖然港人北上消費已成為趨勢,貪其價廉(此點冇人反對)、物美(此則見仁見智),唔少人亦已在內地置業,作度假屋用途。由於中國開放已有一段長時間,港人北上的習慣,亦已穩定下來,加上樓價此升彼落,深圳與香港間的差距已逐漸拉近,不會再成為北上置業重大的「誘因」,再考慮到交通費和社會設施問題,住在深圳的「着數」唔會太多,不應對香港樓市構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話係咁講,新界北區嘅樓價,點都會有壓力。有人反而認為,24小時通關會吸引深圳人來港置業,為新界北區的樓市帶來支持,不過,筆者對此不會寄太大期望,畢竟內地人唔係咁易經常出入港境,而有此條件者亦不一定要置業。當然,個別情況或有之,但只會係極少數。
近期一手樓市銷情轉暢,分析家預計明年樓價會有8%至40%的升幅,筆者對樓價止跌回升亦有信心。中國要救香港樓市(即係救經濟),只要放寬投資(置業)移民便可以,此招肯定收效。
郭兆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