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珠三角基金會主席鍾普洋表示,珠江三角洲具備「山寨廠」優勢,將會吸引中小型外商來香港經營及生活,以珠三角作為生產及採購基地,料長江三角洲在短期內無法匹敵。
消息人士稱,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於上月12日與「2022基金會」兼機場管理局主席馮國經、貿易發展局主席吳光正及鍾普洋會晤,詳細聽取三個組織對於香港聯同珠三角發展的意見,部份內容將寫入1月8日公布的施政報告。其中「2022」及貿發局的建議部份已公開,但鍾普洋在今年7月才成立的香港珠三角基金會的建議則未曝光。
本身是DHL國際(香港)主席的鍾普洋,昨日在美國商會舉辦的研討會上,向在座近200名商會會員講述珠三角的優勢。「你去長三角(長江三角洲)訂購手表,廠商只可以向你展示180種他們生產的手表型號,但在珠三角,你可以展示一隻表,廠商會說他們沒有生產這種表,但請你回到香港好好休息3天,期間他們會在各地搜羅零件及原料,然後將類似的樣辦送到你手上。」
鍾普洋指出,過去15年香港商人將「山寨廠」的靈活經營模式帶入珠三角,同時吸引台灣、韓國及日本商人將生產線搬到珠三角。「長三角需要很多年才能學會這種靈活經營模式,學會後要很多年才能建立類似的採購及供應鏈系統。」他指出長三角在重工業及高科技有優勢,對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有吸引力,香港及珠三角應該主攻中小企。
另一方面,貿易發展局本周率領9名美國金融考察團,在香港和珠三角考察營商環境及尋找商機。美國代表團成員昨日在記者會上均認同,香港仍然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踏腳石,尤其是對於一些美國中小企業而然,因為香港擁有良好的基建設施、建全的法律體系、以及金融專才,對他們拓展新市場尤為重要。
其中一名考察團成員BarrowStreetAdvisors行政總裁MichaelJ.Nocera還指出,該公司已有具體計劃,明年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5000萬美元拓展區內的金融顧問服務,速成美國及中國兩地企業的商業合作機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