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熱烘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合資格選民都興高采烈到投票站行使他們的公民權利。而在這之前三天,香港地區的人大代表選舉,卻上演了一場國際級笑話似的鬧劇。台灣投票有了結果之後,北京中央有關部門的官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的詢問時說,中央「尊重台灣地方選舉」。三天前港區人大選舉中,有關中聯辦名單的傳言不斷,正顯示了中央是如何「尊重」已收回主權的香港特區的人大代表選舉的。中央對未收回主權的台灣選舉,與對已收回主權的港區人大代表選舉,所表現的迥然不同的態度,是對於台灣人民所作的「一國兩制」的最佳示範。
港區人大代表選舉,在一黨專政的「一國一制」時代,一直運作良好。但當實現「一國兩制」之後,就立即出現了鬧劇。其原因,就出在民主派要參選而中聯辦力阻之下的混亂。
港區人大代表,從來就是中共拿來統戰的酬庸角色。過去中共圈定一批經它肯定的「愛國(實際上是愛黨)人士」,拿來作「愛國模範」,算是中共定下的外圍,以之吸引其他有「接近絕對權力亢奮症」的人士。人大代表,在人大會議期間是舉手機器,是眾所周知的橡皮圖章。大陸老百姓過去有一句順口溜:「黨管權,政府管錢,人大管舉手,政協管發言。」這順口溜還是出在八十年代初期,當時政協代表還可以在大會上發言。現在是連「發言」也沒有了,不管人大、政協,都只有鼓掌與舉手的份了。連這樣的橡皮圖章的角色,在香港還會有一批動物要打破頭去搶吃這份穢物,實在是可笑復可悲矣。
多屆人大代表馬力說,港區人大職務,是「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為港人反映內地問題的意見等」。但「為國家出謀劃策」何須當人大代表?港人在內地遇到問題找人大代表有何用?還不如找特區政府或中聯辦較為有效(其實也沒多少效)。港區人大最了解的是香港事務,但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全國人大又不能干預香港事務,所以港區人大不具有反映香港問題的功能。因此嘛,李鵬飛抱怨港區人大開會無議程、無會議記錄,他太天真了。人大代表本來就是「連一個俱樂部都不如」的虛有其名的角色而已。
這次的問題出在民主派的參選。民主派參選本無機會,這是民主派也知道的事。但中共擔心萬一有民主派被選為港區人大,那就大事不好。據知中聯辦穩握九百五十三選舉人中的四百五十票,於是中聯辦的策略是先在預選中把四名民主派候選人擯出局,乃故意在預選中把選票分給林順潮、馬豪輝等新面孔,以便確保民主派候選人無法進入五十四名參與決選的候選名單。結果造成林順潮、錢果豐、馬豪輝在預選中獲高票,而部份「老愛國人士」卻以低票入圍。到決選時,中聯辦再集中火力於特定名單,於是那幾名在預選中獲高票者最終被拉下馬。而中聯辦幕後操控也就因此露了底。
中聯辦有沒有名單?還用問嗎?馬力說:內地選人大,是先由省委協調候選人名單的。中聯辦不就是香港的省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