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來,布殊總統提名美國投資銀行DLJ創辦人之一的唐納森(WilliamDonaldson)出掌證券交易監察委員會,現年71歲的唐納森是一位資深的金融業「猛人」,除創辦DLJ外,於90至95年間曾出任紐約證交所主席,當時他已察覺到「利益衝突」在行內蔓延,並利用一次演講機會提醒大行謂:公司必須清楚明確地知道他們是為自己或是為客戶作出交易?買賣,若混淆不清,必將惹來麻煩。如此高瞻遠矚,誠高人也。
為挽回投資者信心,布殊經濟班子大換血至此已大局底定,人固然重要,最關鍵的倒還是政策。目前美國經濟還「頂得住」,主要是靠聯儲局多番及大幅減息來維持,失業率回升、經濟增長放緩、通縮虎視眈眈,刺激經濟計劃必須盡快落實出籠,才可穩定人心。
還有更令人關注的是,工業家出身的斯諾,會否改變行之有效的強美元政策?同是出身工業界的奧尼爾,在其上任財長之初,不是曾對強美元政策搖擺不定,還曾漏口說錯了話,惹來一小陣美元拋售潮?所以在市場仍然撲朔迷離、多般揣測之際,最好能盡快澄清(未上任都可以有自己意見吧),以免造成不安情緒,導致市場大幅波動。
照美國經濟現狀來衡量,筆者並不認為有何改變強美元政策之必要。事實上美滙由年初至今已跌超過10%,美元要再跌多少才能改善貿赤,甚或為製造業帶來強大競爭力?
歷史證明,95年財長魯賓採用強美元政策至今,不但救活了無數大小經濟體系,還為自己(美國)製造繁榮景象。美國仍要充當最大買家,出口國收了美元而亂擲者,最終必自食其果。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