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備兌認股證》CoveredWarrants

金融小百科:《備兌認股證》CoveredWarrants

備兌認股證與股票認股證(EquityWarrants)有所不同。股票認股證是由上市公司發行的,如果認股證被行使,公司的股本及流通股份數目都會增加;而備兌認股證則由第三者發行(例如由經紀行或金融機構發行)。如果認股證被行使,只是發行者與備兌認股證的持有人進行股份的轉移,不會令有關的上市公司股本或流通股數增加。
因為備兌認股證是由第三者發行,發行者不能隨意增減股份數目。如要對沖風險,便要到公開市場去吸納相關股份。過程之中牽涉現存股份的擁有權轉移。
假設某金融機構發行滙豐的認購備兌認股證,年期為一個月,兌換率一比一,而行使價為$90。由於認購證是看好後市的,發行認購證是等於發行者看淡滙豐前景。如果滙豐股價在到期之時真箇跌穿行使價$90,那麼備兌證便不會被行使,備兌證因而會變成廢紙,而發行人就可穩袋發行備兌證之時所收取的金額。
若果滙豐股價升穿$90,又會如何?認購證的持有人會行使備兌證,用$90的價錢購入市價較行使價高的滙豐股份。原則上,滙豐股價的升幅可以是無限,因此在沒有備兌的情況,發行人所承擔風險會很高。為避免有發行人出現行使的問題,香港有相關條例要求發行商在發行備兌認股證之時,要持有一定數量相關股份以供行使。因此「備兌」一詞是指備有足夠相關股份以便兌換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