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切勿忽視頭痛及失眠等小毛病,有大型藥房今年售賣的減壓藥及頭痛藥較去年大幅上升,有藥劑師認為,主要是隨着經濟不景,市民面對日益沉重的壓力所致;有醫生則建議,若問題嚴重應及早延醫治理,以免患上輕微精神病而不自知。 記者:簡慧茵、蔡建豪
屈臣氏藥劑師總監劉寶珠表示,統計今年五月至十一月屈臣氏售賣的藥物與去年同期比較,發現醫治頭痛的藥物上升一成三,協助睡眠的藥物上升兩成,減壓藥(anti-stress)更大幅上升八成九,而紓緩便秘等問題的腸胃藥的銷售也有增加。
劉寶珠認為,本港經濟持續不景,市民面對的壓力日趨嚴重,不少人到屈臣氏與藥劑師傾談時,表示因為擔心被裁,或因公司人手不足需要經常加班,以致出現失眠、頭痛或腸胃有問題,這些均是常見的壓力毛病。
此外,屈臣氏於今年三月起設立「健康知己」攤位,不少市民主動與藥劑師傾談,較未設立攤位前多了約兩成的人流。
家庭醫生關嘉美認為,失眠、便秘、頭痛等均屬「都市病」,「隨住面對嘅壓力愈嚟愈大,呢啲由情緒引發,心理影響生理嘅病亦會愈嚟愈多。」她並稱,服藥只可減輕病情,但「心病還需心藥醫」,她建議病者應與專業人士分析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及壓力的來源,以解決問題。
中文大學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李誠教授表示,經濟環境不佳,自然會衍生不少情緒毛病,例如失眠、頭痛及煩躁等,醫治這些症狀的藥物銷售量大幅上升,反映這些毛病甚為普遍;但他強調,藥物對情緒病的治療只具短暫的輔助性質,「只能做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若連續四周出現頭痛或失眠,應找家庭醫生診斷。或可致電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熱線28330838查詢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