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早幾個月前組織了幾萬人的示威,反對立法減薪,站在他們利益的立場,似乎是有理由,因為害怕此例一開,可一可再。事實上,減薪才兩個月,明年再減薪又成了熱門的話題,正是減薪何時了,憾事知多少。
時下的討論,將公務員減薪與財赤劃上了等號,因為政府的支出7成以上為公務員的人工,所以施政者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拿公務員作為節流開刀的對象。公務員不服,就出動拉一派打一派的固有手段,抹黑公僕自私,不識大體,造成輿論迫公務員就範之勢。
未見過一個大家族由老太爺帶頭,天天搞分化內鬥,還可以興旺。公僕應否再減薪,其中的是是非非,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公務員薪優,是事實,筆者也當過近十年公僕,不少同事二十多歲加入政府,再一生賣身給政府,換來的不是甚麼偉大前程,就只是一份安穩,這也是代價。
在經濟好的時代,安穩不是珍貴,更不是美德,公務員卻是支持政府的保守力量。殖民地時代的統治者就深明此理。公務員的人工與福利偏高,就是一種代價。筆者從來贊成檢討公僕的架構,逐步精簡以避免不應有的浪費,特別是大群不必開設的高級職位,但這是長遠規劃,可能是十年以上的事情。
在解決財赤的大前提下,公僕恐怕要有心理準備再面對減薪,而且這次不是百分之一二,而是百分之一二十。筆者質疑的,是節流就可減財赤嗎?經濟再差下去之時,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