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到台灣看選舉。觀選期間,有機會到李應元的競選總部,看到擺滿一桌的選舉單張,當中立時鎖住目光的,是一張以馬英九與董建華握手大彩照及相關新聞為頭條故事的選舉報。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系講師 蔡子強
那一張彩照以一個刻意矮化馬英九的角度來拍攝,並輔以這樣的圖片說明:「馬英九卑躬屈膝向董建華握手,難怪馬英九不敢向陳總統報告!」新聞的內容則說「馬英九生於香港、也忠於香港、更渴望『祖國』的懷抱」。該版的標題更把馬今次的競選口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稍作竄改,變作「香港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此外,亦見到另一張李、馬大比拼的宣傳單張中,列出兩人十一大不同,其中一項便指出李是「雲林客家」而馬卻是「香港出生」。
其實這也是民進黨的一貫選舉策略,就如一九九四年阿扁選台北市市長,便把最大勁敵,新黨的趙少康,攻擊為「中共同路人」;今次阿扁又多次把馬說成是「香港腳走香港路」;又攻擊馬是在「選台灣特首」。
接待我們的台灣朋友問,港人是喜歡陳水扁還是馬英九多一點?我說姑勿論意識形態,以及個人魅力如何,單是阿扁及民進黨如此常常把港人拿來「過橋」,我想絕大多數的港人,也沒理由會喜歡阿扁吧!當然,港人觀感如何,對阿扁來說都是無關痛癢的。
但馬英九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當地政論界便以「政治潔癖、溫文儒雅」來形容他。他在漫長的選舉過程中一點也沒有動怒,維持所謂的「冷處理」,讓民進黨慣了訴諸激情、衝突的選舉工程,就如泥牛入海,拳拳打空。
甚至後來李應元亮出「李登輝牌」,李登輝一反四年前舉起馬英九手,稱許他為「新台灣人」的舉動,今倘對他作出多次猛烈的批評,馬還總是那一句:「謝謝老人家的指教、有錯會改錯、無錯會澄清。」以此「尊李」策略化解這個民進黨最後撒手鐧,絲毫沒有動怒,在缺乏矛盾的情況下,對手亦難以進一步發揮。
上周四有機會出席馬的記者會,從近距離觀察他的對答,見識了他溫文儒雅的一面,無論記者如何拿他與阿扁的關係來作文章,如前述「香港腳走香港路」等,他還是一派從容,不肯說半句阿扁的壞話,還說對外維護自己國家的元首,這是他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責任。
台灣政治人物的一大致命傷便是緋聞,但卻在馬身上找不到。他亦說過,自己不是柳下惠,所以唯一的方法便是不讓女色近身,其對手在找不到他的緋聞時,最後竟然說他是同性戀!從中可以想像到他的政治潔癖。
上周五投票日的前夕,規定候選人的造勢大會須在晚上十時前完結,但在台灣卻絕少候選人會如此奉公守法,大都會拖拖拉拉多好一陣子。惟獨馬英九卻堅持依規章辦事,準時十點鐘完結。
在馬英九的謝票大會上,他總結今次選舉有三大成績,其中一項是圓了堅持打一場「優質選戰」的心願,不抹黑、不買票、不違規,我想他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