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認股證》Warrants

金融小百科:《認股證》Warrants

相信投資者對於認股證一詞,絕對不會陌生,因為打開報章的股票報價欄,便能看到數以百計的認股證報價。顧名思義,認股證是能夠認購股票的一種憑證,而這種衍生工具早在70年代已經在市場之中出現。
認股證的特性很像期權──就是持有人在到期日或以前,能夠以特定的價錢(行使價)去購買正股。但認股證的持有人是有權選擇購入股票與否,這是一種權利而並不是一種義務,認股證持有人如果不喜歡,可以不去行使它,而讓它在到期後變成廢紙。
認股證可以簡單分為股票認股證(EquityWarrants)及備兌認股證(CoveredWarrants)兩類。股票認股證與期權的最大分別就是在發行人方面。期權的運作是有賴莊家負責日常報價。如果期權持有人行使期權,所買賣的股份只是現有股份,有關公司的流通股數並沒有改變,亦不能從中得益;相反,股票認股證是由上市公司本身所發行的。如果股票認股證持有人行使認股權利,行使者便要支付行使價的金額予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就會發行新的股份予股票認股證的持有人,結果是公司的股本、流通股數會相應增加。
因為上市公司能夠有新資金加入,有多些資金作為營運用途,有助公司發展,因此,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認股證,可視作潛在集資用途。而香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認股證,通常會在初次上市之時作為贈品送給認購股票的投資者,又或者是在派送股息之時作為額外禮物送給股東(BounsWar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