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古語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少港人都認為,婚後有所出,家庭才算完整。一項調查發現,本港有一成六受訪者有不育問題,即每六對夫婦中,有一對未能傳宗接代。有醫生警告,隨着港人生活壓力愈來愈大,加上遲婚的趨勢,不育情況將愈趨普遍。
根據醫學界的定義,一對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婦,在沒有避孕下一年後仍未懷孕,即屬不育。三十多歲的陳女士,七年前因婦科疾病而向醫生求診,才發現自己有不育問題。其後她一直接受各種治療方法,但均告失敗,幸而最後獲生殖醫學專家的協助,透過人工輔助孵卵成功懷孕,孩子將在四個月後出生。她強調「男女都冇所謂啦,有咗已經好開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今年七至十月,利用電話訪問逾七千二百名成年市民,其中一成六人有不育問題。但受訪者對不育的認識貧乏,逾半人不明白不育的原因;只有四成五人認為不育是一種疾病;六成五人不知道本港有專門治療不育的輔助中心。
近一千二百名有不育問題的受訪者中,四成人在想懷孕起三年後,才發現有不育問題;七成七人並沒有接受不育治療;部份人就因不育而感到焦慮、情緒不穩,而且受到親友的壓力及影響夫婦間感情。
香港生殖醫學會會長梁家康稱,構成不育原因很多,約三分之一是由女性引起,包括女性輸卵管閉塞、沒有排卵及子宮內膜異位等;三分之一則由男性引起,如精子數量低及活動量欠佳等;餘下則是夫婦共同導致。
梁家康強調,港人普遍遲婚,夫婦計劃生兒育女時一般已過三十歲,加上大部份夫婦不認為不育是疾病,故不會主動求醫,因此真正發現有不育問題時或已達三十四、五歲,屆時生殖能力已大大降低。他又指出,情緒會影響身體功能,長期受壓會增加不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