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戥的定義是低買高沽,從中賺取差價。如果有一件商品或服務,在兩個市場的賣價不同,套戥者便可以從售價較便宜的市場買入該商品或服務,而在較高價的市場沽出。從一買一賣之間所賺取的差價,便是套戥的利潤。
「對沖」的概念與套戥有些相似,大家均是一買一賣相同或類似的產品,但對沖的着眼點是在於風險管理,而不是要賺取利潤。例如手上持有股票,亦即持有好倉。如果股價下跌的話,投資者便會蒙受損失。於是投資者沽出等值的恒指期貨作為對沖之用。因為期指沽空盤屬於淡倉,與持有股票好倉的倉位恰好相反,好倉加上等值淡倉,變成倉位中立,無論股價是上升或下跌,都不會影響投資者的財富。這是對沖的主要概念。
但假若沽期指之時,期指出現高水,那麼同時之間又持有股票現貨的話,在過程之中會產生差價利潤。雖然行動之中有利潤存在,但這並不是對沖者的原意。
如果把套戥及對沖概念運用在賭波的情況又會怎樣?例如某場賽事的投注情況是一面倒,那麼馬會便要承擔很大風險。如果熱門球隊勝出的話,馬會便要賠上大量金額。
除了封盤不接受投注之外,海外對沖是另外一個做法。只要外國的賭波機構肯接受投注的話,馬會大可以把部份或全部的投注額轉移到海外。這樣做便可把風險降低。
其次是,假若香港的賠率是低於外地的賠率,馬會甚至可以把本地投注轉至外國,從中套取差價,賺取套戥的利潤。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