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揀盈息證非單看溢價

窩輪ABC:揀盈息證非單看溢價

最近仍收到不少電郵,查詢為何盈息證的交投不及傳統認股證?其實,即使傳統認股證,也不應純粹以成交量定優劣,因為對於一些成交量/街貨量極高的股證,發行商可「維持秩序」的能力相應減低,股證升跌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表現較難預計。
盈息證不是為傳統炒家度身訂做的炒賣產品,它們具備價內、長年期、低槓桿的特性,股證價格的波幅相對較低,較難吸引一般即市買賣的投資者,盈息證的成交自然不能與傳統股證同日而語。然而,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盈息證較穩定的價格表現可能頗為吸引。
除成交量外,投資者應否以溢價來衡量盈息證的投資價值?筆者曾提及,認股證的價值是由內在值及時間值組成。內在值是正股市價與行使價的差額,餘下的便是時間值,這數值會隨時間流逝,也可視為每日持有股證的代價。然而,對盈息證來說,情況有點不同,因為內在值以外的數值並非全為時間值,當中包括所有在到期前派發等同預期股息的現金回報,因此,投資者不應純粹從溢價的高低來判斷盈息證表現。讓我們再次利用上周討論的分析方法來解釋。按照12月5日收市價計算,中信泰富盈息證9352的溢價為11%。假設在到期時中信泰富(267)的股價(15.25元)與預期股息(1元)仍維持不變,右表顯示9352的實際溢價只有5.25%。

富經驗的投資者除了可透過盈息證,以較低交易費投資藍籌股份外,更可有效地與日漸普及的股票掛鈎產品(ELN/ELI)配合,將一些手持股份套現,達到靈活理財之效。
眾所周知,投資股票掛鈎產品的最大風險,是以行使價來接收相關股份(當然,其市值必然較行使價為低)。倘若投資者目前持有一定數目的正股,希望在不影響收取股息的情況下,釋放部份資金,可考慮利用一股換一股的方式,將持有股份「轉換」成盈息認股證。這方法既可套回部份現金,並可繼續享有等同正股的股息及股價可能上升所帶來的收益。
例如,投資者現持有1萬股恒生銀行(011)作中長線投資,他可以利用盈息認股證套回大部份現金,但仍保留與持有正股相近的回報,方法如下(按照12月5日收市價計算):
‧沽出1萬股恒生,收取現金(10000×85.5元=855,000元),同時買入1萬股恒生盈息認股證(9354),成本(10000×25.15元=251500元)
‧投資者可藉此套現差不多60%投資金額(855000-251500=603500元),但同時仍保留從1萬股恒生的上升潛力中獲得的回報及股息。
當然,投資者在進行「轉換」前,需要留意以下要點:
‧有別於正股,盈息認股證有特定到期日,同時亦受到時間值流逝的影響,投資者不能視作長線持有,或應盡量選擇一些年期較長的股證。
‧留意盈息認股證的相關對沖值(簡單而言,對沖值顯示當正股每升跌1元,股證價格受影響而改變的數值),為跟貼正股走勢,應盡量選擇一些對沖值較高的盈息證。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