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私有化將帶旺股市?

平心而論:私有化將帶旺股市?

近來香港金融市場興起私有化上市公司,被私有化的對象股價都有一定升幅,替平淡的股市帶來一些色彩。但接二連三的私有化動作,都是由那些被視為最精明的大股東發起,顯示這絕不是個別事件,而且極可能是一個私有化潮開始。如果歷史經驗是對的,緊接着私有化潮而來的是另一次股市升潮。
不斷的私有化動作,正顯示上市公司的價值(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產)是遠高於股票價值。由近期的私有化例子看,私有化對象的股價往往只是公司淨資產的20%,有些甚至只是10%,有如此大的折讓,難怪一些精明投資者這麼踴躍去嘗試。
近期香港的私有化舉動都是由大股東兼管理層推行,這就更加表明現在上市公司市值真是便宜,因為一間公司的價值沒有誰比管理層更清楚。

大股東「善價而買」
這班精明投資者明白,在股市不同的周期影響下,金融資產和實質資產的價值有很大不同,這是關乎在不同經濟環境下投資者對於兩種資產價值的主觀衡量。最明顯的例子是,在牛市熾熱的年代,人們一窩蜂追逐股票,把股價推上天,相對企業的資產值簡直不成比例。可以說股民那時的投資理念是尚「虛」,所以有像互聯網公司的純虛公司被捧上天,聰明的人便利用時機發行股票獲利。
待股市盛極而衰,股票遭盲目拋售,到了極限處,公司的資產價值會遠高於股價,於是同樣的聰明人便會把公司私有化,以大折讓的價錢控制同樣的資產(股災前)。
而且近期香港的股價對資產的折讓幅度來得特別大,有些達90%,真是罕有,這可能與香港持續通縮有莫大之關係。難怪那些推行私有化的投資者,甘願放棄以億元算的上市地位(即所謂殼價),也要把公司私有化。

其實,以香港現在的經濟環境看,實在最適合私有化活動。參照過去慣例,要令股市大幅回落,利息通常高企,就像以往的熊市周期一樣,如此一來,銀根緊張,借錢不易,即使能夠集資,代價也高,所以私有化風險增加。但如今香港利息似有若無,集資進行私有化的利息成本有限,如能利用手上現金則更是化算,在這種有利環境配合下,相信私有化陸續有來。

公用事業最為吃香
至於私有化的對象,除了看股價與資產折扣率之外,還要看私有化公司的資產類別。過去在通脹年代,資產以不動產和物產(commodity)最受歡迎,例如物業和貴重金屬,因為它們的價值隨着通貨膨脹而大升。但在現今通縮年代,現金是皇帝,能夠不斷產生現金的資產最為吃香,所以近期私有化的對象有公用事業在內,貪其現金流量穩健所致。
在世界金融市場,每當出現股價遠低於資產值的時候,各種收購活動便興起,其目的各異,但主要是把低價買回來的公司,分件分拆出售圖利,即是所謂拆骨專家(assetstripper)行徑。但由於香港上市公司絕大部份仍然控制在創立家族手中,敵意收購基本上不可能,所以體現上市公司的價值惟有大股東私有化一途。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