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誰能造空中國股市?

遠觀近望:誰能造空中國股市?

經過上月底數天反彈後,國內股市又再回復偏軟格局,部份股民持平常心,但部份業內人士則較為偏激,認為「這次股市的大跌則是外資暗渡陳倉,圖謀消滅中國券商的一次洗禮」,認為近期急跌是由於外資大手拋售股票、有陰謀地於低位接貨所引起。對於此種看法,筆者並不認同。
於市場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周報《21世紀經濟報導》,一連兩周分別以《誰在做(造)空中國股市》及《做(造)空股市:外資和券商的綜合引力?》為標題,指出近期「非理性的大幅下挫」主要是由於「一些國外機構有意識地做空中國股市,以便逢低吸納」,第一個動機是希望通過打壓股市,「以最大限度減少進入成本」,以便日後可以較便宜價格進入中國股市,普遍股民亦同時浮現此種看法,加速了下跌的步伐。
另一個原因是外資目標並非只是在於股市,而是擁有龐大客戶基礎資源的國內券商,「先打壓股市,迫使重倉持有股票的券商虧損加劇,這樣的話,外資收購的成本自然小得多」

藉陰謀論紓緩壓力
文章內同時又指出「通過收購的方式達到目的,遠遠比參股來得容易」,文章更引述大通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家偉講話:「股市如此下跌將使對券商業垂涎已久的外資借機祭起收購大旗,以極低的成本完成它們在中國的布局,一口通吃,屆時,中國券商業將被外資所掌控」。
身處經濟蓬勃增長的環境,股市卻出現目前的恐慌,股民自然不服氣,種種陰謀論便成為紓緩壓力的藉口。但大家都清楚外資是不可能持有國內A股,那又怎樣造空股市呢?作者為了支持自己的論調,指出有不少經濟學者有以下的推論:外資通過與國內某些機構合作,採用互調資金形式,如外資於B股市場開設1億美元帳戶,國內機構則在A股市場開設等同價值的帳戶,然後由外資操作A股,國內機構操作B股,贏輸再對分帳,以此手法外資便形同進入A股市場。
但其實所提出的方法是難於實行,篇幅所限,原因下周再詳述。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