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自毀長城咎由自取

國際視野:自毀長城咎由自取

在美國航空運輸穩定委員會(ATSB)否決聯合航空(UnitedAirlines)的18億美元貸款擔保申請後,幾可肯定聯合航空除申請破產保護之外,別無他途。
筆者早於10月17日欄指出,歷史遺留下來複雜難解的公司結構,將是導致聯合航空無法擺脫厄運之最大障礙。
勞資雙方爭議,糾紛常會發生,但卻不能一面倒,雙方必須在互利的條件下,公司才能賴以生存,擁有聯合航空55%股權的集團僱員,又是「老細」,又是「打工仔」,加上董事會中有兩席位由勢力龐大的工會委派,權和利皆掌握手中,試問(受聘的)管理層又如何能推動任何對公司有利(或對僱員有損)之建議?聯合航空假若最終步向破產之途,誰個是罪人,已是不言而喻,亦應驗前任行政總裁高德榮(TimGoodwin)去年辭職前所說的一句極無奈、復可憐的話:聯合航空不出一年,將自我「毀滅」!
ATSB不給予援手,除聯合航空提交的業務和財務計劃書「不知所謂」之外,面對該集團組織和股權結構如斯,「放水」只是將錢倒進鹹水海而已,何況自「911」事件後,全球航空業備受嚴重衝擊,受恐怖活動和經濟大氣候影響,根本無法拿出一套可被接受(不要說賺錢)的營運方案。

聯合航空無法自拔
歷史告訴我們,通常申請chapter11破產保護之公司,像火鳳凰般「再生」的機會甚微,但車廠和航空公司則例外,前者牽涉數以10萬計員工,倒閉會衍生社會問題;後者通常是國家形象標誌,儘管是次決定政府看似絕情,但卻不排除是推倒重來的巧妙安排,筆者相信,人們還是會見到UA的飛機在藍天上穿梭的。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