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的敗筆

  公民教育的敗筆

鄭學輝

近年來本地小學逐漸由「半日制」轉作「全日制」,讓老師與學生有更多時間相處,增加學習機會。但由於學生在校園的時間橫跨上下午兩個時段,無可避免要考慮到學生膳食的安排。對於莘莘學子而言,不少全職外出工作的父母也未能為子女預準午餐便當,最方便的途徑莫過於由校方中央安排,透過食物供應商每天將數以百計的飯餐送到校園。

矛盾下成長
每天到了午膳時候,數百個飯餐早已準備妥當,在各級各班分派。由於不少學校委託的食物供應商為節省成本,多使用不可循環要用的餐具,在學生飽餐過後,垃圾堆填區隨即便會增加不少新成員。一間小學每天已可製造數百份用後即棄的廢物,試問全港數百間全日制小學所累積的垃圾量是何等驚人呢?這邊廂,公民教育課程中常向同學們灌輸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訊息;那邊廂,他們卻無奈地在既定的校方政策下接受任何安排,令人憂慮學生會接收到一種訊息:從學校得到的知識,是可以「說一套,做一套」的。學生在一個充斥矛盾的環境下成長,教他們如何適從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