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怪胎

書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怪胎

總理朱鎔基來港為董建華政府打氣,言詞懇切,贏來一片讚譽,說朱總理是魅力領袖,相信沒有人會質疑。但正如吳靄儀議員在她的專欄指出:「朱總理再現代化也是專制政權之下的產品」,這次來港便在不經意間流露了習慣專制統治的痕迹。

馬國明

朱總理高調批評中銀國際一名分析員,不識大體,妄自評論聯繫滙率,引起諸多猜測。朱總理的說話當然是為了香港,但他亦好像沒有考慮清楚以他的份量說這番話的後果。問題不在於有關的分析員後來辭職,問題在於分析員的工作本應獨立,否則變得無意義。

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事實上,朱總的批評沒有針對分析本身,而只是旁及的問題。試想如果一家公司因為某篇不利的分析,導致股價下跌而痛斥有關分析會是多麼可笑。如果沒有足夠理據,分析怎能引起注意。朱總不談理據,而把矛頭指向分析員的身份。但中銀變成中銀國際無非是為了與現代社會接軌,現代社會強調的是不同領域互不統屬、獨立自主。朱總的說話卻要求人們返回專制政權那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處事方式。

這裏絕對無意挖苦朱總,以傳統標準而言,他絕對是好官。但恰好在傳統好官的身上,我們更能清楚地見到傳統和現代之間的鴻溝。選美會在尼日利亞造成的紛爭便是另一鮮明的例子。千萬不要嘲笑伊斯蘭信徒冥頑不靈,中國人或許已接受了選美,但像言論自由這類現代產品則要保持距離,否則便不會有二十三條的立法。這也是為甚麼外國記者往往把今日的中共政權形容為法西斯政權。任職英國大學的PhilipMorgan在其《FascisminEurope,1919-1945》便指出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既不抗拒現代化,但又事事以傳統為依歸的現象。法西斯政權的另一特色就是極力標榜自己國家的獨特之處和過人之處,營造一種盲目的愛國主義。Morgan指出,曾經出現法西斯政權的國家,如德國和意大利,都是不久前才告統一,國民仍有待凝聚的國家。Morgan認為,法西斯主義企圖透過狂熱的群眾運動,消滅一切敵對力量,以為這樣便能凝聚國民。

抗拒人權政治改革
根據這種分析,文革期間的中國便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只可惜中國學者大多對西方歷史認識有限,沒有從這方面來分析文革。葉劉局長那句希特拉也是一人一票選出的名句或許可以引起人們多了解法西斯主義。至於今日的中共是否是法西斯就留待學者進一步研究好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中共既要現代化,但又常常以中國特色做擋箭牌,抗拒人權和政治上的改革。長久下去會產生甚麼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