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行衞星定位推出電子平台<br>粵港齊加快物流通關

試行衞星定位推出電子平台
粵港齊加快物流通關

【本報訊】正當是否興建港珠澳大橋仍然懸而未決之際,粵港官員已分別採取措施加快兩地物流速度,廣州海關正試行衞星定位系統,可令運貨來港的內河船減少航程兩、三小時;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則會在明年初推出中立的電子物流平台(DTTN),協助業界資訊交流及快速清關。

廣州海關監管處副處長鍾就華昨日出席中文大學一個物流研討會後對記者表示,廣州於6月20日試行「衞星全國定位系統」,協助內河船快速通關,90艘已有船載收發系統的船隻,可以毋須駛到位於大鏟島的海關排隊清關,只需用電子報關系統處理即可。

內河船每程節省三小時
「這樣內河船每程可節省兩、三小時,燃油成本也減少,這有助把原來用陸路運送的貨源拉到水路,把水路這塊蛋糕做大。」他續稱,廣州正向中央申請將衞星定位系統在廣東省全面施行。業內人士稱,全省施行後,來自江門、中山、珠海、東莞以至深圳的內河船都可以受惠。
出席同一場合的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務秘書長李淑儀表示,很高興知道廣州有上述的快速物流措施。她指出,港府正研究一套中立的電子物流平台(DTTN),預計明年初便可以推出,使物流界在資訊方面有更好的交流,以及提高效益。
嘉里物流執行董事汪煒城指出,政府推出DTTN後,該公司仍會繼續使用原有的平台,但會加入軟件將相關資料轉換至統一平台的模式,方便付貨人、駁船、碼頭及遠洋船公司可以在最快時間處理物流程序,節省清關時間。
另一方面,明天更好基金與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合作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小企希望港府加速推動香港與珠三角的物流經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