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縮減QFII基金規模

匯豐縮減QFII基金規模

【本報訊】滙豐控股(005)繼早前申請成為認可境外專業投資機構(QFII)託管行外,旗下新任環球資本市場主管兼滙豐集團總經理歐智華表示,該行以商業銀行資格、提出申請成立QFII基金直接投資內地股市的機會極高,但由於監管當局剛修改了外商可投資債券的範圍,僅准許涉足深滬交易所掛牌的國債,令相關品種相當有限,故需要多些時間考慮。但他認為無阻滙豐入紙興趣,未來10日內會作最終決定,但投資金額減至5000萬美元(3.9億元)。

按規定,QFII申請者若屬商業銀行,資產總值需在世界排名100大以內,管理的證券資產不少於100億美元。統管集團環球財資業務(包括定息工具及外滙)的歐智華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滙豐渴望成為首批獲准經營的QFII機構,亦期望所參與的範圍,能對中國市場及滙豐本身均帶來積極意義。

修例禁外資買賣企業債
根據中國證監會11月初出台的QFII辦法,債券投資範圍包括在交易所掛牌的國債、可轉換債券及企業債。歐智華指出,修改後最關鍵的變動是不能參加企業債,令可交易品種收窄。
原本滙豐估計除企業債外或可涉足銀行同業市場的債券交易,如染指內地主要發債體之一的中國開發銀行非上市債券,但因目前投資品種有限,他說滙豐若申請,亦會降低基金的投資額,由1億美元減少至5000萬美元。
另外,由滙豐銀行擔任顧問、中國證券託管結算公司建立的中國債券指數,將於短期內面世,為內地首次出現債券指數。歐智華認為這是內地市場繼QFII後另一重要進展,指數可為本土市場樹立基準指標,有助政策制訂者、投資者及基金分析各類債券表現,對中國資本市場基建發展有重大意義。

籲准藍籌發人民幣債券
他建議當局可考慮,讓那些在內地有投資項目的本港藍籌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由於不涉及外滙流出問題,故不會對人民幣資本帳構成影響。
他認為發展本土企業債市場,有助疏導巨額存款流向資本市場,及避免銀行在改良資產結構時,市場出現信貸緊縮情況,不過內地銀行人民幣頭寸過剩,企業未必會選擇舉債而放棄低息銀行貸款。
出席同一研討會的金管局副總裁陳德霖則表示,內地企業債市的發展限制,正如其他新興市場一樣,面對行政管制太多,如債券的息率定位,受制於銀行同業拆息息差上限;與此同時投資者對債券不可追溯的觀念尚待建立,此舉會造成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