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功申辦二○一○年世界博覽會後,香港工商界預計將得益,尤其旅遊業,「上海姑爺」羅康瑞及香港興業等在上海有投資的商家,更是最受惠。學者指出,上海籌辦世博可提高其競爭力,但未必削弱香港競爭力。
香港貿易發展局上海辦事處表示,將與上海政府緊密聯繫,盡快公布在基建、管理、酒店、廣告及旅遊設計等方面,有哪些項目港商可以參與。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永棋昨表示,上海辦世博,香港最大得益是旅遊業,因為世博將吸引到很多外國人,「佢哋去上海,梗係順便來香港行吓」,八年後香港旅遊配套完工,例如大嶼山等景點已開放,預計香港旅遊業將十分蓬勃。
上海市政府至少耗資二百三十四億港元,把盧浦大橋與南浦大橋之間、相當於三十一個維多利亞公園面積的舊城區,改建世博區。若加上其他間接投資,如擴建機場、加建酒店等來接待更多遊客,將帶來二千五百億港元的投資機會。
香港興業是其中一家受惠的香港公司,該公司聲明指出,將參與上海市靜安區的重建,投資總額四十億元人民幣,計劃五至十年內完成。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私人投資的上海「新天地」,正進行私人配售股份,約集資四億美元。今次上海申博成功,投資界人士預計這項目吸引力大增。
香港理工大學商學系副教授劉佩瓊指出,香港的融資及建築界等,也可在上海世博中發揮重要中介角色,協助引入外資及融資等。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表示,改善基建後的上海,可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但他認為,社會制度比基建更重要,香港擁有制度上的優勢,相信未來十年亦如是。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也認為,最大意義在於顯示中國國力和得到國際認同;上海人固然感驕傲,但也只是香港的亞太區競爭對手之一,反而香港本身「既無發展藍圖,信心又幾低落」,才是真正要面對的問題。
行政長官董建華向上海致以祝賀。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表示,上海辦世博有助提高知名度,從而吸引遊客,以至香港的商業及旅遊也會得到好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