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最優惠利率》PrimeRate

金融小百科:《最優惠利率》PrimeRate

顧名思義,「最優惠利率」是指銀行在放款之時所收取的「最優惠」息口。在外國亦會有基本利率(baserate)的另外一個名稱。
基本利率也好,最優惠利率也好,它是銀行在零售貸款業務之上所採用的定價基準,也是銀行對信用良好的主要客戶提供貸款之時,所收取的短期利率。至於信用較次的客戶,銀行一般會收取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再加上一個溢價的利率。這種以最優惠利率再加上一個利潤差價(Spread)的貸款方式,行內會稱之為「優惠利率加」(PrimePlus)。
在97年金融風暴出現之前,香港銀行對客戶的貸款利率,一般都能夠維持在最優惠利率或以上的底線。但在金融風暴之後,這個情況就不能維持。以樓宇按揭為例,過往是最優惠利率加上一個溢價,亦即P+的情況。即使一些特選客戶,最多亦只能做到P的利率。
但到了現在,由於香港通縮持續,銀行之間競爭亦相對增大,所謂最優惠利率的意義已經名存實亡。一般做七成銀行樓宇按揭貸款,所收取的息率是P-2.3或以下,亦即出現P- 的情況。如果有客戶所承做的按揭貸款是P,亦即最優惠利率,實情是並不「優惠」。所以有時真懷疑應否跟隨外國的做法,把最優惠利率改名叫為「基本利率」。這樣對顧客來說才沒有那麼誤導。
在外國,各家銀行可以自行訂定本身的基本利率,但在香港,銀行習慣上會跟隨滙豐、恒生及渣打的最優惠利率,所以會出現一個統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