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參政李柱銘 - 王岸然

名流參政李柱銘 - 王岸然

對於很多人而言,參政是理想,是野心,是事業,亦可以只為世俗得很的名與利。但對於李柱銘而言,這些都不是主因。筆者只能以名流心態形容,而他的出現,不是因為他有甚麼偉大的使命,純是時勢使然,亦因為如此,他的殺傷力度有限,中共與民主黨可以相安無事。
在外國人的眼中,李柱銘是香港的民主象徵,於是他作為一個幾百人的小黨主席,可以得到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歐盟要員的接待,這些風光,自然不是一個搵錢名成的律師可以擁有,他是享受他的名流身份多於為民主理念而戰。
被外人稱為香港民主之父的人,其實從來沒有提出過香港應該全面民主化的訴求,他的美名,客氣地形容,是浪得虛名;不客氣,就是欺世盜名。
八七年各路英雄並起,爭取八八年有直選,他支持的一九○方案(由一百九十個個人或團體倡議,筆者的小論政團體也在其中),只是支持一半直選。就是在六四之後,他也沒有提議盡快全面直選;九二年彭定康來港之後的幾年,他與他的同志就只知躲在英國人總督之後爭民主,支持彭定康的半民主方案。劉慧卿看不過眼,修訂彭方案為全面直選,一票落敗,差的就是他的同志,當時的匯點成員的四票!
然後他帶領的民主黨合併了匯點,算是滙集力量,還是同流合污?利用匯點的所謂親中關係,為九七之後的不可知留有一手?李柱銘所領導的民主運動,其實只是一筆糊塗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