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是怎麼樣的人相信大眾都有些基本的印象。他們是那些長年累月穿着深色西裝,不苟言笑及言行謹慎的人。他們尤其不願意在敏感的問題包括政治問題上發言,因為在這些問題上不管如何取態,都可能會得失某些客戶,弄得不好開罪了政府,更可能帶來各種不必要的麻煩,此所以銀行家極少就爭議性問題、政治問題提出甚麼意見。
可現時連這些平常最慎言、最不願理閒事的銀行家也公開表示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感到憂慮、也公開表示擔心資訊自由將在立法後被削減。這說明惡法的威脅已不僅法律專業人士感受到、已不僅圖書館專業人士感受到、已不僅新聞界感受到、已不僅一般市民感受到,甚至掌握本地經濟命脈的銀行家也感覺到,也不再保持沉默,特區政府對愈來愈普遍的憂慮還能坐視不理嗎?
事實上銀行家特別是外資銀行家的憂慮是完全有理有據的。一家銀行要正常營運,關鍵在於管理好借貸的風險、減少壞帳的機會,而要管理好借貸風險,最重要的是取得及時及充足的資訊。只有這樣銀行才能掌握某些行業、某些客戶的最新業務狀況及前景,才能衡量借貸的風險水平,避免因資訊不靈而過度借貸。但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後,由於擴闊了國家機密的內容、由於引入了模糊不清的顛覆及竊取國家機密控罪,新聞傳媒固然要為了避開「地雷陣」而自我審查,令新聞資訊的流通大受影響;甚至銀行本身的分析及研究部門也可能為了避免「誤闖」禁區而迴避某些問題如聯繫滙率的存廢等。結果是銀行家的資訊來源比以前少了、得到的各方面資訊也少了,這將大大影響他們評估風險的能力,危害銀行的穩定。面對這樣的前景,銀行家還能沉默下去嗎?
誰都知道,銀行及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的經濟命脈,也是香港少數仍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假若外資銀行家因憂慮《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後資訊不流通而減少在香港的業務或是把地區總部遷離香港,那不僅令香港難再維持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將對香港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特區政府難道為了似是而非的國家安全需要就要市民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嗎?
﹙圖﹚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昨日公開要求政府為《基本法》二十三條提交白紙草案,引起極大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