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27歲、仍屬單身的Jimmy,雖然月入2.3萬元,但仍欠下數萬元私人貸款和「卡數」。「我每月給予父母7000元家用,而基本生活開支約5000元。照計我每月可以儲到萬多元,但由於喜歡『玩車』,1年動輒花費數萬,再加上賭馬又每年輸掉數萬元,故暫時未有積蓄。」 記者:袁國守
單身人士的負擔,無疑會較已婚的人為輕,儲蓄少一點亦理應無妨。然而,人生變幻無常,說不定踏入中年後會考慮結婚,到時便需要一筆額外支出;又或遇上重病,在沒伴侶照顧的情況下,或需支付較多醫護費用。因此,有理財顧問認為,單身者也應積極儲蓄,稍稍不同的是可以進取一點。
無可否認,單身人士的財務負擔較已婚人士少,尤其是與有子女的家庭比較,生活開支少了一大截。不過,晉裕環球資產管理高級經理林偉雄指出:「從經驗來看,不少單身人士的支出均很大,因為他們控制金錢的能力一般較低,看到喜歡的東西便買下來。其實單身人士更應審視日常支出,學習量入而出,否則便難以實行任何儲蓄計劃。」
林偉雄認為:「現時很多人面對中年失業,若沒配偶的扶持,更應注重失業方面的保障,例如購買失業保險。此外,一旦晚年才找到合適的伴侶,因而出現晚婚的情況,便需要有足夠儲備。即使堅持獨身到老,晚年亦需要有足夠儲蓄,以應付旅遊及醫療方面的開支。」
換言之,無論已婚與否,也應盡早安排儲蓄計劃,不可因負擔較少而輕視儲蓄的重要性。林偉雄表示,已婚和單身人士理財上的主要分別是,前者需要較多中線儲蓄準備,例如為保障配偶的生活而購買人壽保險,及為子女未來升學安排有關費用。
林偉雄指出,已婚和單身人士的投資策略和退休部署,其實並無明顯分別,最終要看個人的承受風險能力和投資取向。但他亦認為已婚人士的投資取向宜偏向保守,並預留多點現金以保障家人。至於單身人士則可進取一點。林偉雄建議單身人士在現時熊市末期,不妨多吸納些股票。他補充:「物業方面,一個健康的投資組合,最多佔40%;而每月按揭供款不應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信貸方面的支出,例如信用卡和私人借貸欠款,不要超過總收入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