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引入急症室收費後,使用率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但是從過去幾天的情況來看,引入收費後各區急症室的使用率都有明顯的下降,平均下跌百分之十以上。而只要這樣的趨勢不逆轉,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醫管局將可以因此而減少用在急症室方面的人手及資源,要把有關資源及人手調撥到其他更有迫切需要的服務上。
我們認為像引入急症室收費這樣的收費政策是有效的公共理財策略,既可以增加收入,更可以透過減少誤用而降低對服務的需求。財政司司長在處理明年的預算案時,應把增加政府服務收費視為開源的最主要方法。
應該看到,在經過多年凍結以後,政府多項的服務收費已跟服務的成本愈來愈脫節,政府在這些服務上的補貼也愈來愈多。更由於收費多年不調整,使用的市民或企業自然沒有任何誘因減少使用有關的服務,從而增加了誤用甚至濫用的情況,令有關的政府補貼及開支不斷增加,最終令政府的開支高踞不下。
若果能在明年的預算案開始逐步增加政府服務的收費水平,讓政府的補貼漸漸減少甚至取消,這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在有關服務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抑制對服務的需求,避免政府進一步膨脹擴大,這不是比光加稅或減開支更有效益嗎?
當然,要紓緩及消減財赤,並沒有單一的靈丹妙藥,也沒有一招見效的殺着,因為造成嚴重財赤的不光是政府收支失衡,而是整體經濟失衡、整體經濟收縮及長期通縮的結果。要克服這個問題不能單靠調撥政府的收支帳目,更需要從刺激整體經濟入手。
只有讓經濟回復持續增長、只有打破通縮的惡性循環,才能令社會整體收入包括個人收入、企業收入回升;也只有當個人及企業收入回升,政府的收入才能水漲船高,從而紓緩及減輕入不敷支的情況。
本地經濟現時正隨着出口強勁增長而穩定下來,不過復甦的力度還比較弱,市民的信心包括消費信心仍在谷底徘徊。為免打擊復甦的勢頭,讓經濟動力可以逐步恢復,我們認為短期內政府應主要透過控制開支及增加服務收費來應付財赤問題,增加直接稅還是遲一步再考慮吧!
(圖)公立醫院急症室實行收費制度後,求診人數下跌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