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筆者與大家交流投資債券心得的最後一期。筆者覺得,大家購買零售債券,應該抱着投資於較高回報率儲蓄工具的心態,不要期望有太大的增值機會,因為現水平美元與港元的名義利率已經很低,沒有大幅下跌的空間,債券的價格也因此沒有太大升值潛質。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系多年來都未有通脹壓力的情況下,能保持4至5%的利息受益而又毋須承擔太大風險已經不錯。現在選擇債券應以利率較長期、變動不大的結構高息債券為較佳選擇。
若果讀者投資債券是希望兼有增值的目標,選擇活躍管理的債券基金,就可能較為合適。例如亞洲債券基金過去兩年的表現也不錯,因為亞洲很多發債體都是國家級或國企級,私人企業則屬優質,故亞洲企業債市場受科技、電訊類債券表現欠佳的拖累較小。大部份債券在二手市場的信貸息差(與風險最低的美國國庫券比較)都能維持於穩定水平。
現在股票和企業信貸風險的市場氣氛有好轉迹象,違約率近年來很低的亞洲債券市場有機首先受惠──即是與美國國債息差收窄,債券市場息率下跌,價格上升。香港好幾間著名基金管理公司都有是類基金出售,有興趣的讀者可向相熟銀行查詢,但須研究管理費用,買賣差價和流通性。
最近,債券投資的熱門話題離不開香港政府會不會發債。截稿前政府還未有定案,不過我們可以研究如有政府零售債券,購買與否的一些原則。筆者估計,政府只會考慮發行港元債券,因為發債主要目的是維持7.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滙率機制,如果只是應付財赤,政府只需出售財政儲備內的外幣資產就可以。借債來保持外滙儲備就是決定了死守着現行滙率,發外幣債等同使用儲備,如金管局的投資回報率不足支付債券利息,更會得不償失。故發港元債會增加港滙的穩定性。
讀者對政府債券的投資考慮,應集中以下的課題:年期、定價、流通量等。香港政府的港元債券,實質信貸風險很低,發債亦增加聯滙的防守力。現時金融管理局已有固定性發售年期長達十年的外滙基金票據,雖然政府債券與外滙基金票據在法律上,香港政府償還能力風險並不是完全一樣,但是筆者個人認為實際風險差異極微,息率亦應相若。以現時市況,大約會低於公營機構如機場管理局債券約1/4厘。而且外滙基金票據是採用經常性發行和莊家機制,故買政府債更有流通量保證。
政府如果發行超過十年期債券,例如15至20年的話,相信會有人壽險公司的需求支持。因為保單是以港元付債,不存在貨幣風險,這因素會使長年期政府債券流通量有些保證。
相信未來數年,利率升幅有限,通脹也不會嚴重,理論上保守投資者可持有較長年期債券。至於息率是否吸引,則以發行時相對美國同年期的國債利率的差距為依據。
馮孝忠 新加坡發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