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籌款重建工作坊<br>執字粒印刷術險埋堆填區

區議員籌款重建工作坊
執字粒印刷術險埋堆填區

「執字粒」印刷正式成為歷史,在電腦印刷技術的淘汰下,本港最後一間鑄字印刷公司上周四結業,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古董」鑄字機及數以千計的鉛字粒差點成為垃圾永埋堆填區,一名區議員為了不想「印刷歷史一頁」從此消失,正四出籌款為鑄字機建立一個小型「私人博物館」,讓青年學子有機會一窺印刷歷史的面貌。

供年輕一代參觀
位於灣仔春園街、本港僅餘的一間鑄字印刷公司「友聯印刷」,因負責人鄭伯退休而結業,大半生在「字海」中度過的鄭伯不願見到鑄造鉛字粒的鑄字機及重九千磅的鉛字粒被送往堆填區,希望有人接收;但文化博物館只派人來影了幾張照片,最後得到曾任教師多年的觀塘區議員吳重德願意接手。
吳重德小時候曾參觀現已停刊的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看見工人逐個字「執字粒」排版編印報紙,留下深刻印象,但到了現今年輕一輩,可能連「執字粒」是甚麼都未聽過,所以他決定要重建一個印刷工作坊,供學生參觀。

可望聖誕節開放
吳重德坦言,做了數年區議員,心知不可能靠政府,決定自行籌款,他得到贊助以象徵式租金租用新蒲崗一個工廠大廈單位作為工作坊,自掏腰包用平價買下鑄字機和鉛字粒,希望可以再籌一筆錢維持工作坊日常開支,若一切順利,工作坊可望在聖誕節開放。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發言人表示,曾詳細研究友聯印刷的器材,已接收幾件五十年代的人手操作鑄字工具,至於該部鑄字機,由於屬七十年代,而且是機械操作,又非香港製造,不合收藏的條件。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