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元貴報道】位於新界西的大欖郊野公園,蘊藏着無窮無盡的生命資源。靜的有罕有的木蘭科植物觀光木,有遠古與恐龍為伍的樹蕨;動的有獨行的麝香貓,會放箭的豪豬和趣致的大山雀。漁護署剛完成大欖郊野公園的生態調查,發現那裏的動植物品種極之豐富。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陳鎮源昨日帶記者參觀大欖郊野公園的最近狀況,揭示出石屎森林以外青葱蓊鬱的一面。大欖郊野公園位於新界西部,面積五千三百七十公頃,橫跨大帽山西麓至大欖涌水塘。那裏本來是荒蕪一片的貧瘠土地,一九五二年起,政府開始進行植林工作,大量培植台灣相思、紅膠木及山松等大樹,同時引水開挖大欖涌水塘,大欖從此走向翠綠。
植林工作至今仍在「千方百計」地進行,漁護署於去年以物易物,以首次發現於香港的「葛量洪茶」與廣州有關單位交換了世界稀有的「觀光木」幼苗。觀光木屬木蘭科植物,其木材結構細緻,紋理直,易加工,是高檔家具和木器的優良木材。花朵則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重要樹種,獲評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漁護署於十月完成了大欖郊野公園的生態調查,結果大有斬獲。該署在樹林內多個地點裝置了紅外線相機,拍攝夜間出沒的哺乳類動物,發現了豪豬、赤麂、豹貓和麝香貓等多種動物。
為了吸引鳥類在郊野公園棲息,漁護署又在全港各郊野公園放置了五百四十個人工樹洞,調查發現入住率高達兩成。今年夏季,漁護署人員在人工鳥巢裏發現一對大山雀夫婦成功築起愛巢,兩夫婦每天來回飛行數百次,為的就是給兒女餵飼昆蟲。由於貓頭鷹需要較大的空間,漁護署正在設計一種大型人工樹洞,為郊野公園招攬更多「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