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說董伯在九七年十月提出的八萬五政策,背後的理念不錯,甚而是他的德政。一如所料,識與不識的朋友皆大大不以為然。這是感性蓋過了理性的典型例子。想當然的人又會說筆者天天罵董之餘要玩平衡,討好一下董伯。一家之言的文章,看不開心,就別看算了,筆者是全港唯一自八萬五成為魔咒以來,還是年年總有一兩篇文章說這是正確政策的評論者,這是有紀錄的,我只是吾道一以貫之,無法與夏蟲語冰,亦無計也。
八萬五出籠之時,當時社會上一片叫好之聲,得到各黨各派及名嘴的支持。八萬五包括公營與私營房屋,其中公營五萬,包括了公屋與居屋,又準備將公屋廉售與居民,令他們皆可置業;更明令加快公屋興建,保證輪候的窮人三年之內可以上樓。事實上董伯做到了,難道因此而得以安居樂業的基層市民不感謝他?事實是感謝他的,有成家安居之所,是人人的基本要求,否則我們無法理解董伯民望再低,也還有四成九即近一半人的支持。中產階級是最大聲的一群人,十之八九直接或間接成為負資產的受害者,但基層市民的感覺可以不一樣。
筆者不是放馬後炮,早在董建華上場之前,就曾預言他會令地價下調,不單因為他公開說過幾次,更是因為他作為航運的實業家,對靠磚頭就輕易致富成為超級富豪的一群一定看不順眼,推倒樓市一直是他的潛意識,今天托市只是壓力太大,但在他任內期望樓市回升,各位負資產者是想也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