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每一刻也在動,倘若沒有方向(即目標),很容易被市場的波幅影響,對早前的看法產生懷疑,甚至迷失方向,個市升就話升,個市跌就話跌。試舉一例,倘若我們認為市況向上,目標為11000點,支持位在9800點,短期波幅10000-10500點,那麼應怎樣做?倘市況淡靜或窄幅徘徊於10000點附近,我們應主要採取「候低吸納」而非「逢高沽出」;至於「波幅買賣」方法是第二選擇的炒賣策略。
為何「逢高沽出」不好?因為我們已假設了(建基於之前的一些研究推斷)是上升市,雖然是短暫波幅市,逢高沽可能會有斬獲,但背後隱藏的風險非常大。炒過期指?外滙?商品期貨等的讀者都知道,逆市而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炒慣波幅,時間一長,失去警覺性,當單邊市來臨,很多時都平不到倉,損失會很大。
有人會說,若堅持看法,倘看錯市還不是一樣要輸?對!但從機會率上,輸的次數及輸的比率較少。
投資者要養成一個習慣:在入市前先訂下看法(當然要事先做功課及設定一些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睇好、睇淡、波幅都冇問題,最大問題是缺乏方向。下期談怎樣堅持做到看法及怎樣將影響因素劃分緩急輕重。
對港股後市維持樂觀看法,主要因為低息迫使資金流向股市,市場資金充裕也是另一原因,新的利好因素包括近期美國及本地經濟數據理想。至於風險仍然是伊拉克反恐怖活動,風險自美股10月中開始反彈已存在,但股市照升,主要原因是資金流向(債市至股市),先行者會選擇在低位時入貨,因為即使有不明朗因素,但低價會抵銷部份風險。當股市上升至一段水平後,例如接近15-20%,倘沒有利好因素出現,獲利盤便會出現。由於以上利好、利淡因素會繼續左右大市,製造波幅,即使看好,我們也會選擇「跌時買貨」。
預測下周波幅為10000-10500點,上升動力加劇,建議買入落後股份,例如長和系、中移動(941)。商品股也可留意,例如中國鋁業(2600);個別國企及紅籌股則建議買入鞍鋼(347)及華晨(1114),避免恒生銀行(011),因不會見大波幅。
本公司於5/12-7/12有「零息周期下的理財策略講座」,有興趣可電:28225010。
李錦 新鴻基證券策略師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