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積極的想法才有積極的人生,有樂觀的估計才有進取的行動,人的行為畢竟無法擺脫「大腦電波」的控制。明白到事有因果,則較能以合理的方法種因求果,在投資層面,道理如一,然道理簡單,但投資者卻往往反其道而行。很多投資者搞不清投資目的,尤其當投資出現虧損時,這方面的判斷能力就更差。投資之目的基本上只有1個,就是要獲利,其他任何目的都相對次要。只為獲利這目的服務,有時所謂目的,其實只是不肯止蝕的藉口。
譬如說,投資是學習投資必經階段,「交學費」乃順理成章,又或沒有迫切資金需要,故不用沽出股票止蝕,便屬似是而非的藉口。學投資要「交學費」,是否合理,要看是交甚麼學費、作出了甚麼錯誤的決定、之後有沒有避免重複同樣錯誤,交更多的學費。是否繼續持有一隻股票,考慮的因素絕非只看資金需要。要急於套現固然要沽股票,但這在有帳面利潤與虧損的情況之考慮均相同,然要繼續持有一隻股票,尤其是一隻有帳面虧損的股票,則資金需要顯然並非相關的考慮。投資者不好好糾正自己的想法及陋習,交「學費」的日子還會很長,學費也是白交的。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