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日期:24.10.2002
寫作日期:26.11.2002
地點:東平洲海岸公園核心區
天氣:微雨 水溫:26℃
交通:由馬料水乘船去(星期六、日:0900)
發現:小丑魚捍衞家園及下一代
1克氏雙鋸魚身體呈橙啡色,身上有3條粗白縱帶。牠是香港水域最常見的小丑魚,可於水深3-15米發現牠的蹤影。
2克氏雙鋸魚是可變性的魚類,隨着生長過程先成為雄性,後再變為雌性。常以一對雌雄形式出現,也會發現一對雌雄成魚帶着數尾幼魚。香港的克氏雙鋸魚產卵期為四月至九月。
3分布:克氏雙鋸魚於本港東面水域分布甚廣,於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有其紀錄。
4於水深大約4米的沙地及石上,有淡橙黃及粉紅點的波子海葵,一對克氏雙鋸魚於波子海葵上徘徊,其中一尾對潛水員擺出一副高度戒備的模樣呢!
5在波子海葵間發現一堆堆的橙紅點依附在石上,原來這是克氏雙鋸魚的卵。所以,那條克氏雙鋸魚擺出這個模樣,是為了保護魚卵的安全。
網址:
相片及資料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
《生態日記》是漁農自然護理署記載本港自然生態面貌的資源庫,漁護署利用護理員的生態日誌,經整理後,透過日記的形式將各類動物、植物、昆蟲、雀鳥的生活形態介紹給大家。《蘋果日報》與漁護署合作,逢星期日刊出一則《生態日記》,冀求在戰雲密布的時局中,給讀者一個避世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