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無後供死罷就

  有前無後供死罷就

孫九公推出一系列挽救樓市措施,美其名是不想樓價繼續下滑,希望藉着控制住宅供應,帶動香港經濟復甦。原意是好的,但香港的現況已和九七前有很大分別,當時大量資金從內陸流入香港,而一眾外資亦對中國加入世貿有一定憧憬,在各種利好因素下,樓市屢創新高。
九七過後,董先生的刻意用有形之手去「改造」樓市、市民對樓市的看法已截然不同。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美國九一一事件、美國與香港的上市公司假帳風雲,以及細價股風波,虛耗市民大量資金。再加上政府一意孤行,在經濟惡劣的情況下推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令市面上的流動資金變得更少。


忽略二手市場
強積金的施行,原意是想市民在老年有一筆可觀的積蓄,卻意外地衍生大量合約制員工,這些工種,短者可能三數個月,長者或許兩三年,再加上裁員減薪的聲音不絕,打工仔的薪金可說是朝不保夕,試問有誰夠膽在這個時期簽下樓宇賣身契?
與此同時,政府與地產商為了催谷一手樓成交,嚴重忽略二手樓市場,在這方面的協助可算是鳳毛麟角,嚴重打擊二手樓的成交,在欠缺承托的情況下,樓宇物業再不是一種可以流通得快的資產(若要快,通常都要蝕讓),這種「有前無後,供死罷就」的策略,試問焉能令市民重拾信心?

丹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