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備受爭議的賭波規範化,日前終獲行政會議拍板通過,由馬會獨家經營,為期五年,有團體擔心此舉會刺激賭風,產生更多病態賭徒。他們的憂慮不無道理,在賭波規範化尚未拍板通過前,市民已瘋狂下注世界盃外圍賭波,合法化後,他們可賭得更明目張膽,因此,賭波規範化後,賭徒數目定必急遽上升。
政府就此問題,制訂的政策,其實是自相矛盾。一方面通過賭波規範化,另一方面又成立甚麼基金進行賭博研究,協助治療病態賭徒,實在諷刺得無以復加。很明顯,某程度上,政府似乎肯定了一點,賭波規範化後定必刺激賭風,而病態賭徒的數目亦會隨之增加。
政府明知故做,不理坊間群眾反對聲音,其用心最主要是透過賭波規範化以增加稅收,據估計,賭波規範化後政府可從中抽取不少於十億的稅收,這對解決財赤問題大有幫助。因此,儘管坊間有不少聲音反對賭波規範化,政府仍然一意孤行。
另方面,十一月二十七日的蘋論指出,政府不應只單一發牌給馬會,應引入不同競爭對手,以打擊非法賭波活動,這一點,筆者不敢苟同。首先,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概念,絕對不適用於香港的賭博事業上,賭波規範化這個問題已引來這麼多迴響,若政府多發賭牌給幾間公司,只會令這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其次,對政府而言,拍板通過賭波規範化,主要是希望打擊外圍賭波,又可藉此增加庫房收入。如今化繁為簡,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單一發牌給馬會,能較易管理和監察。
古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