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反對聲中,急症室收費制度照舊如期執行,隨之而來者,將是明年初之多項醫療服務加價。為着區區三億元之進帳,當局不惜忤逆民意,一意孤行,到底用意何在?其實,急不及待,只是顯示在「用者自付,收回成本」主調下,醫療服務將會跟隨節拍,陸續全面加價。首當其衝者,自然是因失業貧窮、退休無助、年老無依而陷於困境的弱勢社群。
現時,全港有一百萬市民,每月收入少於二千五百元,當中更有逾三十七萬名清貧長者,月入不足二千之數,一旦有病在身而須醫治,自必雪上添霜,百上加斤。當局為着急於求成,衝出加價第一步,竟連設置所謂第二道安全網亦等不及,令低收入人士不能及時享有減免機制之惠,就急急匆忙上馬。「醫院大門八字開,有病無財莫進來」之荒謬現象,將會因貧窮肆虐,政府卸責而陸續有來,當局為着減少開支,而將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包袱丟開,導致服務質量俱降,收費增加之禍害,由此可見一斑!
明年四月,政府承諾凍結公共服務收費之期將滿,在「財爺」下令各部門一律減開支百分之一點八之鐵腕下,各種各類收費增加,已是不言而喻,必不可免。失業率居高不下,裁員減薪已使低下階層飽受煎熬,生計日益艱難,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竟以加價「開源」而不理民生困難,救樓市千方百計,民困深重視若無睹,全無救人之心,問責制行之不過半年,特首、高官向誰負責,何須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