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股市由雲端滑落,不少投資銀行家均成為開刀對象,尤其高薪一族更是人人自危。也許,你不會對這些人寄予同情,認為他們年入過百萬美元,一年薪資已勝過別人一世,縱使不再找工作,單靠積蓄理應已可生活無憂。不過,若果你深入了解一個傳統銀行家的生活模式,便知道實際情況並非你所想的一回事。
以一個離開校園只有2至3年的投資銀行家為例子,年薪約為20萬美元,其中包括8萬元基本薪金和12萬年終花紅;而一個資深的銀行董事年薪則可高至100萬美元,包括20萬基本薪金,其餘則來自分紅。羨慕嗎?不如看看他們的支出後再下結論吧!
最大的開支當然來自稅務。以年薪百萬美元計算,估計要繳付的稅款為44萬美元左右。
擁有如此尊崇的身份,所住的房子自然不能過於寒酸。假設他在1995年購入一個3房單位,當年的價格約為210萬美元,如今每月的供款便要7300美元,再加上每月約3500美元的維修及物業稅,一年共支出129600美元。
兒女的教育費亦所費不菲。假設一個4人家庭包括2夫婦和兩名分別為5歲和7歲的女兒,單單每年學費便要每人2萬美元,還要預留1萬美元的「建議」捐款,一年在此方面的支出便是6萬美元。呀!差點忘記了小孩子參加夏令營的一筆,每人約需7350美元,換言之,支出方面要加上14700美元。還有,若要聘請鐘點傭人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以周薪800美元計算,每年又要多付出41600美元。
沒有了吧?當然不是。身為銀行家,一部汽車代步自然少不了。租一架寶馬7系月花1000美元,配以一個月租600美元的車房,尚未計算保險及油費支出,每年再奉獻19000美元。
每天皆過着緊張生活,假期當然不願留在曼克頓。在漢普頓租一所向海的度假別墅要25萬美元,仔細思量之後,擁有私人泳池的度假屋也不錯,6萬美元的租金尚算花費得起。不過,聖誕節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又豈能不與孩子們外出遊玩?往科羅拉多州滑雪吧!一家帶同女保母一同前往,2萬美元是少不了。暑假和聖誕解決了,春假呢?選擇牙買加為目的地,又添上一筆16000美元。
身為銀行家,豈能不跟隨潮流玩玩高爾夫球。加入稍具名氣的球會要先付一筆5萬美元入會費,年費則介乎5000至1萬美元,還有林林總總的課程及購買設備費用,每年25000美元,相信已是最克己的支出。愈數愈多?還未數完呢!其他的支出還有的士、外出用膳、娛樂、買禮物……,實在難以清楚列明。
看看附表,原來一個年入百萬美元的投資銀行家每年所剩的不足收入2成,一旦被裁退,又豈能不感到彷徨?要維持一貫的生活模式,更是絕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