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瞬息萬變,要準確分析市況而且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殊不容易,若決定錯誤,隨時損失不菲。「成本平均法」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投資方法。以買賣股票為例,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能「低買高賣」,但投資者往往在股價上升時購入,在市道欠佳時沽出,因而蒙受損失,這可能是受到「羊群心理」的影響。無論如何,投資切忌道聽塗說,心存僥倖,反而應該先行了解自己的需要及承受風險的能力,再為自己訂定一個妥善的投資計劃。
投資形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以「一筆過」投資。投資者需要準確地掌握市場走勢,判斷最佳的「入市」時機。(二)以「定期供款」投資。這種方法依賴既定的投資策略及機制,適合一般投資者作教育基金、退休計劃之用。
若投資者對市場走勢沒有一個比較肯定的看法,分段入市以減低風險,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上述兩者各有優劣,投資者需考慮個人需要後才作出選擇。
就「定期供款」形式投資而言,投資者可透過定期、定額及持續的投資,達到儲蓄或其他理財目標。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投資者可以「成本平均法」來減低投資的風險及成本,而且毋須為尋找最佳「入市時機」而傷腦筋。
這種定期的定額投資計劃,適用對象並沒有年齡限制,若投資者能及早為自己訂定一個長線的理財計劃,配以「成本平均法」及「複息回報」的威力,投資效益將更為顯著。
經濟循環向有定律,若投資能配合經濟起伏,投資的風險是可以降低的。「成本平均法」便是運用有效的機制,在經濟循環中作出理性投資的方法。這方法可自動為投資者在「低價」時購入較多投資單位,而在「高價」時則購入較少投資單位。若持之以恒,投資者的平均成本價將會較低。
見圖兩位投資者的例子,說明了成本如何隨着市況轉變而升降:
Ringo採用「定期供款」形式,每月投資$100;而Ada則採用「一筆過」形式投資$600。兩個案例中,Ringo及Ada的投資額在六個月後均是$600。Ringo總共購入了61.03個投資單位,平均成本價是$9.83;Ada則總共購入60個投資單位,平均成本價是$10。由於Ringo的平均成本價較低,所以他購入的投資單位亦較多。這是因為他在第二及第三個月單位價格較低的時候購入較多單位,而在第四及第五個月單位價格較高的時候購入較少單位。在整個投資過程中,Ringo完全毋須為市況傷腦筋,因為他依賴了既定的投資策略,讓「成本平均法」發揮效益。
細心觀察上例就不難發現,單在第二及第三個月中,Ringo已購入23.61個投資單位,佔其總購入的投資單位38.69%。在「成本平均法」中,每當單位價格下降時,投資者會購入較多的投資單位。投資者只要相信經濟循環的定律,又認為股票市場在長遠而言會為你帶來理想的回報,單位價格在短線下跌反而是一個趁低購入單位、賺取理想回報的好機會。
市場上的儲蓄或投資產品多不勝數,其潛在風險及特點亦迥異。「成本平均法」只是一種長線而風險較低的投資方法,並不能保證必勝。讀者可以請教專業財務策劃師徵詢專業意見,為自己訂定一個妥善的理財計劃,以確保風險程度、投資年期及投資策略均切合自己的需要。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本文由滙豐供稿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及項目。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請參閱個別投資產品及項目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