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不但在國際社會遭到的待遇是四面楚歌,而且在香港社會也是一片反對之聲。
至今為止,對二十三條立法表達憂慮並要求以法律的具體條文(即白紙條例草案)進行更長時間諮詢的,已不限於民主派以及長期批評特區政府的人士,而是包括幾乎所有傳媒(中方喉舌除外),大部份宗教團體,所有大學的學生組織,所有圖書館館長。五百九十多名來自全港八大院校的學者,自掏腰包在前天刊登廣告,表達對二十三條立法的憂慮,並「要求白紙草案」。十名法律界響噹噹人物,出錢出力製作小冊子反對為二十三條立法。甚至一直受北京和特區政府信任的《基本法》委員會成員陳弘毅,也認為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若不全面修改,香港現有的人權和自由,將難免受到衝擊。
一個可能是「六四」以後最大規模的反對為二十三條立法的遊行,相信正在醞釀之中。
不能假設不表示意見的人士就是贊同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他們可能只是覺得反對也沒有用,特區政府控制立法會的多數票,諮詢文件肯定會通過。他們也可能正為當前更令他們困惱的經濟問題操心,沒有心情顧及二十三條立法這個暫時未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威脅的問題。他們甚至可能不想去深入看那些枯燥的條文。
最重要的,是至今為止,我們未見到有任何一位學者出來講話或發表文章,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的諮詢文件。民意調查則有一半以上市民對二十三條立法表達憂慮,表示不會憂慮的只有二成多的市民。
社會上公開表示支持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的,只有中方喉舌報章,傳統左派團體(如工聯會),以靠攏中方而獲取政治、經濟利益的人士,連親中團體學協的諮詢大會上,也有不少人表達憂慮。在電視上看到支持立法的街坊福利會的會議上,大多是年紀老邁的「維園阿伯」這類人,他們屬於過去的年代多於屬於現在及未來的年代。
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無論在公共場合,還是在各場諮詢大會中,挺身而出為二十三條立法辯護的,幾乎只有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一人。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為此辯護過一次,保安局常任秘書長湯顯明偶有陪同葉劉淑儀出席,他本人單獨出席的不多,而他的辯解也吞吞吐吐,有點言不由衷。
此外,未見有任何官員為二十三條立法現身辯護,也未見參與行政會議的自由黨、民建聯的黨魁和黨員們為二十三條立法辯護,連特首董建華也只是在諮詢文件出台時講了幾句話,之後他出席過大小場合,作過不少講話,都沒有再提二十三條立法。
諮詢文件不是在行政會議通過的嗎?不是說這個新的執政團隊有團隊精神嗎?為甚麼除了葉劉淑儀之外,大家都做了縮頭烏龜?很明顯,大家都知道,支持二十三條立法,就等於犧牲自己的民望。
為此,單打獨鬥的葉劉淑儀,民望驟跌。而有消息說,她上周末去考美國研究生資歷試(GRE)。她是不是對自己的孤軍作戰有點意興闌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