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格老先知先覺也冇符

投資學堂:格老先知先覺也冇符

上回講到,早在1999年秋季,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與其他聯儲局之要員在美國小鎮Woodstock的一間旅館內,秘密地舉行了一次會議,商討當美國陷入通縮、利率又已減到接近零的時候,應如何對策。由此可見,格老可謂早已預測到美國經濟將會陷入衰退,即現時之景況。但是估計到與能否避免到,基本上是兩回事,否則美國經濟便不會出現目前的衰退情況。
物價下跌可以由兩方面引起,第一便是科技進步,令生產及製造成本下降,促使產品價格下降,好像某些新款電器產品,因成本不斷下降,令其售價亦不斷下調。至於另一種物價下降之成因,便是需求下降。
在通縮環境下,因需求下降而引致物價下跌,企業因產品銷路不佳而被迫減價促銷,在價格下降同時亦迫使企業減低生產成本。而減低成本最直接之方法便是裁減員工人數及薪酬,這樣裁員減薪的行動便相繼出現。
另一方面,市民因收入下降及隨時有被解僱危機,令他們節省開支及消費意欲減低,後果便是對消費貨品需求進一步下降,企業惟有進一步減價促銷。企業因產品售價下降,盈利亦因而縮減,於是便再裁員減薪,市民之購買力及意慾亦進一步下降,如此這般不斷循環,最後令經濟陷入衰退。結果便出現1蚊1隻雞、9.9元1盒飯盒的情況。

日本衰退皆因政治
在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衰退(GreatDepression)時,正是出現因需求下降的通縮情況,紐約聯邦儲備銀行(The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總裁McDonough憶述當年之景況,他指出,當時美國監獄充斥很多為養活兒女被迫偷竊食物而被捕的人。McDonough更指出,防止再次出現類似的大衰退是當年成立聯邦儲備局的Mandate:「TheDepression…wasaveryrealthingtothepeoplewhocreatedtheFederalReserve'smandateandtheyneverwantedittohappenagain.」。
上回講到當美國利率接近零的時侯,格老在無息可減下,尚有甚麼「招」來刺激經濟?格老指出其中一招是央行直接從市場吸納長期債券,令長債的孳息率(Yield)回落。從歷史資料顯示,在1942至1951年間,聯邦儲備局確曾採用這方法,令長債的孳息率下降至2.5厘。
假若這方法也不行,聯儲局亦可以透過貼現窗(DiscountWindow)大量以低息貸出款項予銀行,令借貸成本下降,從而增加商業貸款及活動。除此之外,聯儲局亦可大量購入其他國家的債券,亦即大量購入其他國家之貨幣,從而令美元滙價下降。最後,政府可以大幅減稅來刺激經濟,而少收之稅項則可透過聯儲局購入政府債券來彌補,這方法無形中相等於政府印鈔票給人民消費。
最後,當被問到為何有這些對抗通縮的策略,但至今日本仍不能擺脫衰退?美國聯儲局的GovernorBernanke指出,日本無法消滅通縮的主因,並非缺乏有效的策略,而是因PoliticalConstraints所致。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