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一一恐怖襲擊後,美國政府對為何阻止不了恐怖襲擊誓要尋根究柢,總統喬治布殊周三終於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展開調查,委任了七十九歲的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Kissinger)為委員會主席。基辛格──一個外交教父、又是批評者眼中的卑鄙之徒,如今捧着這個燙手山芋,重回政治舞台。
喬治布殊周三簽署成立獨立委員會法案時說:「我們一定要發掘每一個細節,吸取九一一襲擊每一個教訓。」委員會由十人組成,限期十八個月交出調查報告,範圍涵蓋情報缺失、航空安全、邊境保安和入境政策等各方面。
早前,美國國會在調查情報缺失時,指出中央情報局辦事不力、中情局與聯邦調查局溝通不足、國務院發簽證寬鬆,還說喬治布殊事前已知阿蓋德可能會有劫機陰謀。不過,權力更大的獨立委員會這回隨時發掘出更多令喬治布殊尷尬的爆炸性材料,因此,由誰來把關,重要性不言而喻。
喬治布殊在公布人選時,讚揚基辛格「經驗豐富、思考清晰、判斷謹慎」,定當可擔當此重任;美國政界和九一一死難者家屬一般都歡迎這個決定。
基辛格名頭之響,無疑大大加強了委員會的份量。他在三十年前尼克遜和福特兩位總統的年代就做過國務卿,整個七十年代世界局勢盡在他設計下發展——打開中國與西方的大門、美蘇限武談判都是他的傑作;七三年與越南簽署和議,還令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基辛格在五十年代時,以才高八斗而聞名哈佛大學,但他的行事作風卻是另一回事:美軍擴大介入越戰、轟炸柬埔寨、煽動智利政變等黑暗篇章都出自他手,左翼批評者指他是「國際戰犯」。他愛黑箱作業是出名的,七一年在巴基斯坦假裝肚痛去了北京的破冰之旅,連當時駐聯合國大使老布殊也蒙在鼓裏。
雖然惡名如此昭彰,但喬治布殊或許看中了這一點,加上基辛格和布殊家族有聯繫、又是白宮非正式顧問,由他主理調查料不會對自己不利。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阿夫特古德因此批評:「對於政府的不當行為,基辛格不是公正的裁判……他應該是被調查的人,他一直頑固地抗拒公開官方資料。」
基辛格則矢言調查會全面和公正,「不會接受任何限制」,包括美國盟友沙地阿拉伯與阿蓋德是否有聯繫,又說喬治布殊向他保證會執行委員會建議。
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