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因為現時財赤相對中美兩國為輕而掉以輕心,香港經濟現時潛伏了不少可能發生的問題,若不能及時解決,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發債也解決不了的。
朱鎔基總理訪港期間所發表的一番言論,無疑給港人打了一支強心針。不過,事實歸事實,現時香港面臨的財赤問題,縱使未到燃眉之急的地步,但若現階段不予正視,恐怕數年後所帶來的經濟震盪會難以想像。
雖然朱總理表示,即使本地財政儲備花光,特區政府亦可以到國內發債,從表面上看,特區政府背後有強大的後盾,但實際上,真箇發債的話,當中會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
首先,發債只是先使未來錢,並不是不用償還。事實上,不少大型機構都有定期發行債券融資,目的是希望籌集資金再投資在一些有「前景」的項目上,所以,投資者買入這些債券時,除了取其息率回報之外,或多或少都對該企業前景投以信任一票。
政府日後若發債,投資者會考慮發債所籌集資金的用途,若果只是用來支持入不敷支的政府財政,債券的吸引力便會大減,最終也解決不了財赤問題。換句話說,特區政府考慮發債的同時,必須盡快改善現時政府的營運模式及架構,從而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否則,在根本問題得不到根治的情況下,發債只不過是將問題延長罷了。
坦白說,現時政府要大舉開源是不可能的,唯一可做的就是節流。有時候,政策的推行要事半功倍,必須配合客觀條件。現時香港貨幣評級展望已被調降,加上財赤嚴重,可算是提出有效節流方案的最佳時候,可惜,政府似乎未能把握這個時機做最適當的事情。
其次,朱總提出香港的財赤跟中國大陸及美國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叫香港人不用過份擔心。不過,現時香港的問題與中美兩國的問題絕對不能相提並論。美國是世界經濟火車頭,全球眼光只集中其經濟能否復甦;中國經濟雖然有些隱憂,但大方向卻是向好的,財赤的多少不會影響資金流進國內市場。但是香港則不同,因為財赤進一步擴闊的情況下,會直接影響聯滙的穩定性,隨時會導致資金外流。況且,假設特區政府所發行的是美元債券,聯滙萬一脫鈎,特區政府在港元貶值的情況下,便難免背上更沉重的債務。由此可見,我們不要因為現時財赤相對中美兩國為輕而掉以輕心,始終香港經濟現時潛伏了不少可能發生的問題,若不能及時解決,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發債也解決不了的。
由此可見,發債其實是權宜之計,並不是甚麼能夠根治香港結構性危機的良方妙藥。雖然中央表態支持,但五、六年後香港及內地會是甚麼光景呢?可能最終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要解決香港的問題,最後還是要靠香港自己。至於祖國的支持,我們不妨當作是一劑心靈雞湯吧!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