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拆細股票有助交投

理財智慧:拆細股票有助交投

為了弄活香港股市,港交所將會從證券交易系統設計上進行檢討,研究怎樣才能促進買賣意欲及提升市場效率。聽聞是次研究範圍還包括每手買賣股數的規定,特別是某些大型藍籌股的每手股數。
現時買賣一手熱門大藍籌股動輒需要數萬元,如果能把入場費降低,例如把每手交易金額降至數千元的話,相信會有助交投暢旺。

股票無紙化最理想
有關檢討的報告相信要待明年初才能發表,但筆者希望不是一次過把每手股份數目降低,而是容許市場決定最佳的買賣股數。
因為法例的規定,香港的股票還不能進行無紙化,所有股份必須以實物形式存在,因而成為每手股數是固定的最主要原因。印刷一張有防偽特徵的股票,所費不菲,而且需要一定管理成本,包括過戶、存倉、提走股票等。如果一股一張股票,處理上除了費時之外,還牽涉大量運作成本。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才有最低買賣數量的一手股數出現,習慣上是一手股份一張股票。
近年政府售股甚「慳家」。以地鐵及盈富基金為例,認購所收到的股票只會有一張,印上的股數會按所認購數量而不同。
現時全港上市的公司數目達七百多間,要在芸芸上市公司之中突圍而出,吸引投資者買賣,降低入場費用是其中一個方法。渣打(2888)上市就以一手50股的超小股數作為招徠(相信是香港普通股之中一手最低的股數)。如果將來把大藍籌股降低至數十股一手,相信更能吸引散戶落叠,但最佳的做法還是落實股票無紙化,容許投資者決定最佳買賣股數。
麥萃才 浸會大學
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