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賭理念不清 - 王岸然

開賭理念不清 - 王岸然

筆者對賭波是否應該規範化,反應感覺無法強烈,因為自己不賭,連小賭的習慣也沒有。但基層生活的體驗,小市民賭錢往往是緊張生活之下的精神寄託,也是自知正常情況下難免一生捱窮的現實下一種逐夢行為,筆者年幼時在工廠工作,天真地勸勉工人大佬不要花時間賭錢,應該睇吓書,增進知識,結果自然被人噴了一面屁!
但港府現時開放賭波,理念在哪裏?列出來的理由皆似是而非,經不起小小邏輯思辯。先說財赤,連政府自己也不敢說有甚麼助力,筆者保留五月時的剪報,當時說稅收是兩到四億,今天卻說十億,似都是靠估的數字,就算為十億要負上破壞社會風氣的惡名,也不值吧?另一論點是寓禁於徵,也是老掉牙的中學生辯論題目。娼妓與吸毒,同樣是有人類社會就存在的問題,難道又可以輕言規範化?
何志平想強調三個簡單的因素,說賭波有龐大而持續的要求,政府只是想將非法行為引入正軌,不想市民要經非法途徑滿足賭波的需要云云,開賭竟然是為了利民了。又難得偽善到要設立千五萬元的基金,要研究幫助病態賭徒咁話,是不是想為爛賭而破敗的家庭留點安家費?記得當年地鐵有個由煙草商刊登的廣告,叫青少年不要吸煙,這與港府要設病態賭徒基金的偽善,異曲同工吧!
要嗎,全面開賭,令賭博成為香港的旅遊特色,港府心中有這個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