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險教父」之稱的盈科保險(065)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楊梵城,可謂「三句不離本行」,個人理財之道是多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在低息時代可以保本增值。至於個人最成功的投資,是低買高賣帝景園,淨賺4000萬元,但近期看錯日圓走勢,則令他虧損數以百萬元計。 記者:羅綺萍
楊梵城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保險的好處是有保證回報,到時到候梗有咁多錢攞得番,呢個時候投資任何一樣嘢都唔敢話有咁嘅回報。」
所謂有儲蓄成份的保險,即是除了萬一有意外可以索償之外,還可以在供款期滿後,取得本金及利息,長期來說,利率優於同等年期的銀行零存整付存款,弊端則是在供款初期,通常不能斷供及取回本金,如果在供款期未滿時取回本金,回報會低於銀行存款。
他說現時在每月的收入中,除了供5%的強積金外,還額外加碼7%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合共12%,他相信這些穩健投資可以跑贏大市,肯定勝過銀行存款。
至於最成功的投資,他說是買樓,特別是半山帝景園:「我在91年買入,用咗900幾萬,96年5000幾萬放(售)。」97年後買樓的「負資產」一族,對這位「保險教父」只能既羨且妒。
不過,楊梵城也有損手的時候:「好似呢次睇日圓,我以為佢衰梗,點知彈番起,搞到我蝕唔少。」在記者再三追問下,他都不肯透露損手數字,只說是7位數字,即數以百萬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