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格林斯潘還有一招?

投資學堂:格林斯潘還有一招?

早前在一投資研討會中,筆者被問到:「在格林斯潘大幅減息半厘後,美國利率已距零利率不遠,假若仍不能令經濟好轉,格老還有甚麼方法?」幸好,他是詢問關於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對策,假若他問阿松解決香港經濟衰退之方法,筆者真的不知答案,相信連當事人也不知。
據資料顯示,早在1999年秋季,格林斯潘與其他聯儲局之要員在美國小鎮Woodstock的一間旅館內,秘密地舉行了一次會議,商討當美國陷入通縮、利率又已減到接近零的時候,應如何對策?這正是現時之景況,估不到格老早已預測到。
讀者可知,當年美國經濟一片繁榮景象、經濟增長步伐非常強勁,聯邦儲備局需要多番調高利率來令經濟降溫。資料顯示,聯儲局在99年6月將美國利率由5厘反覆調高至2000年5月的6.5厘高位,可見當年美國經濟之熾熱情況。
可是很奇怪,為何正值美國經濟大好的情況下,格林斯潘與其同僚卻會反方向而行,預備美國經濟一旦陷入通縮時的拯救措施?經濟學者當然可以有很多理論來解釋,但最簡單及直接之猜測:格老不相信當時美國經濟是真正繁榮,只是「人為」地強勁。
至於是誰所為?當然很大部份是來自為競選連任之政客們。1999年秋季是美國總統克林頓任期的第3年,亦是兩大候選人為角逐總統之位鬥得如火如荼的階段,通常執政黨亦會盡力刺激經濟,來助其連任,相信格林斯潘當時亦看到這點,才召開這會議。

央行買長債有前科
另一方面,大家可感到奇怪?在1999至2000年間美國經濟仍頗強,但在大選過後,一踏入2001年,美國經濟便大幅放緩,整個過程一起一跌頗為戲劇化。
2003年與1999年相似,也是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任期的第3年,不知他會否「人為」地令經濟略為好轉?
早前觀看某電視節目,那位專家大談通縮及所作之解釋,筆者聽後真想請她Good-night!
返回正題,當美國利率接近零的時候,格林斯潘在無息可減下,尚有甚麼「招」來刺激經濟?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格老指出其中一招是央行直接從市場吸納長期債券,令長債的孳息率(Yield)回落。歷史資料顯示,在1942至1951年間,美國聯邦儲備局確曾多次從市場購入美國政府長期債券,令長債的孳息率下降至2.5厘。
喂!各位讀者,可知現時美國的長期債券孳息率是多少厘?執筆時(11月26日),美國政府債券10年期及30年期的孳息率分別為4厘及5厘,假若格老歷史重演,從市場大量購入長債,令其孳息率下降至3厘以下,則現時趁機吸納長債,實是一投資良機。你可知,當長債孳息率由5厘下降至3厘時,其價格升幅是多大?計一計,可能嚇親你!
不過,筆者不建議投資長期債券。原因?日後再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